幻心飞小骥
本帖最后由 幻心飞小骥 于 2023-2-26 17:45 编辑
最近呢在整一个以罗战世界观为基础的新世界设定。

这个设定的妖族中有这样一个民族,生活在中华西南的地下数千米的大洞穴区。
试图为它们设计一个毛茸茸的可爱些的形象,我还专门去跑了一趟福瑞画风教程。
然后……我并没有那么成功的设计出了一个——


因为大洞穴区原住民的设定是临时脑子一热塞进去的,打乱了整个故事节奏,
现在必须要一个完整的对洞穴的生态系统及原住民民族文化的设计,才能把这些圆回来,让故事继续发展。
对于这个民族的形象的改进建议,或者对于这个民族的文化风俗的灵感,都欢迎回复在这里!
提供帮助者有金粒!

积分+2,告辞。

inuEbisu
部族风一直都是我头号xp之一
好 可爱 抱走了

Stone_ingot
建议找@dh381 或者楼上问问头像哪里搞的

Qhxss
一如既往的走样

幻心飞小骥
Stone_ingot 发表于 2023-2-26 18:11
建议找@dh381 或者楼上问问头像哪里搞的

我认定他的头像是自己画的(

幻心飞小骥
Qhxss 发表于 2023-2-26 18:11
一如既往的走样
人不像人,妖不像妖,福瑞不像福瑞的神奇角色……

也许是手机拍摄的问题……我下次试试扫描吧要不,可能会好些XD
本人终究还是个业余画手,而且我的画技实际针对的是多幅漫画……

Qhxss
幻心飞小骥 发表于 2023-2-26 18:31
也许是手机拍摄的问题……我下次试试扫描吧要不,可能会好些XD
本人终究还是个业余画手,而且我的画技实 ...

其实就是
脸太大了五官太小了

dh381
幻心飞小骥 发表于 2023-2-26 18:24
我认定他的头像是自己画的(
他对画画一窍不通,这也是他的数据包从来没有自带材质包的原因

这头像是从别人那里白嫖来的(

axiaobo
有点可爱

骰出的名字
人形、能说话,但是浑身还是覆盖毛发/鳞片/兽皮的/二次元一点也可以
↑按我对福瑞的定义,画的还挺像的(

inuEbisu
Stone_ingot 发表于 2023-2-26 18:11
建议找@dh381 或者楼上问问头像哪里搞的

旧头像是约的稿,新的是犬汰同人图

Doomsday_Envoy
今天没时间脑洞了,踢我一脚的话,明天晚上想起来就帮你分析分析,不然我就会忘了这事

Miyamiyako
胸呢,奶奶呢?

翊.
画的有些拘谨了。

我不叫狗蛋
部落风欸,加油啊,争取出更多作品

泡泡吃土豆
inuEbisu 发表于 2023-2-26 17:50
部族风一直都是我头号xp之一
好 可爱 抱走了

原来如此看来你是个,兽之勇者

inuEbisu
泡泡吃土豆 发表于 2023-2-27 20:54
原来如此看来你是个,兽之勇者

maybe lol

幻心飞小骥
Doomsday_Envoy 发表于 2023-2-27 00:31
今天没时间脑洞了,踢我一脚的话,明天晚上想起来就帮你分析分析,不然我就会忘了这事 ...

srds很抱歉 三天过去了 忽然看见这里想起来
如果你仍没忘记的话……【嘻嘻.jpg】

Doomsday_Envoy
幻心飞小骥 发表于 2023-3-2 00:11
srds很抱歉 三天过去了 忽然看见这里想起来
如果你仍没忘记的话……【嘻嘻.jpg】 ...

还以为是sorry desu,居然只是虽然但是。
srds,我国西南地区像巴蜀和滇国地区,气候条件并不冷;热带也好、盆地也好,降雨还充沛,更是以喀斯特地貌为主。从地理条件上首先很难想象自然产生能够保留具备毛茸茸特征的福瑞,附近的横断山脉也是地质活动产生的,地下数千米的开阔空间就更不自然了。
罗战不知道你说的哪部作品,但感觉不像是硬核科幻呢。如果一定坚持设定,那只能认为这群福瑞是被从别的地方驱逐过来的,并且为了隐藏痕迹选择深居地下。如果他们技术足够在洞穴制造人工太阳,那族群可能会比较发达,甚至有能力抵御地震侵害;反之,他们会变得畏光、视力下降、毛发质量也会受到影响,繁多的蚊虫和潮湿的环境使得他们很容易得病,历史上族群数目多次锐减。

Hi_old
这让福瑞控看见了 那不得抱起来就是一个百米冲刺

野生冰橘
福瑞控狂喜(bushi)

幻心飞小骥
Doomsday_Envoy 发表于 2023-3-2 09:55
还以为是sorry desu,居然只是虽然但是。
srds,我国西南地区像巴蜀和滇国地区,气候条件并不冷;热带也 ...

Sorry
其实数千米指深度(
因为横断山区和云贵高原区和大高原区地壳活动剧烈,我也设计了一个叫 绯红蘑菇林 猩红木区的,洞穴高度整体偏低且岩浆和巨型红蘑菇遍地的不稳定生态系统……
而这个民族主要生活在大洞穴区东北角,大概在鄂省那一块。
我的构思是,它们土生土长在大洞穴区,因为洞穴整体冷湿,它们必须有厚皮毛抵御寒冷。另外,它们已经掌握了生火的技术,但整体科技水平约等于第一次产业歌名前的人族,核聚变什么的可能还得等几百年(
罗战是我个人语言习惯,全称:罗小黑战记

Doomsday_Envoy
幻心飞小骥 发表于 2023-3-3 21:05
Sorry
其实数千米指深度(
因为横断山区和云贵高原区和大高原区地壳活动剧烈,我也设计了一个叫 绯红蘑 ...

即便是海拔以下数千米也完全不够,而且整个喜马拉雅山脉就是板块挤压出来的,起码是致密的吧。我本来想着喀斯特地貌腐蚀一下整个类似蚁穴的地下网络还有可能,你如果想要大空洞从自然的角度几乎是不可能产生的。要东非大裂谷那种板块张裂的地方才有可能产生你要的效果。
另一方面数千米深度的洞穴,附近又是数千米高的山脉,你的光照很难保证。即便碰巧从顶上一路贯通到底部,每天日照时间就正午的一两小时最多,本地的植物难以生长,附近的植物也未必能播种过来。降雨、山体滑坡,这些对洞穴里的生物完全可以构成灭顶之灾。
所以在上述的条件下很难想象本地的自然环境能孕育多少生命,智慧生命就更困难了。洞穴深处确实冷,但周遭环境并不冷,潮湿的环境不一定适合厚实的毛发,因为这样会吸很多水,光是重量上就不太能接收了。另外在落差如此高的洞穴里移动也很困难,攀爬会产生大量热量,在厚皮毛的情况下无法散热,导致器官衰竭。
所以还是回到我之前的假设,它们是被外力驱使过来的,毕竟这种地方确实也很适合躲藏。但是从你设定的科技水平,我觉得他们甚至无法活着进入洞穴,更别提在里面发展了。如果不更改人设,独特盆地早就的类似桃花源记的情况,是最贴切的。

我会放电i
建议是别搞什么真实的世界观,搞个架空就行了,写这些东西搞现实里面抽灵感后面会很累的,到后面百度都查不过来,尤其是地理什么的,慢慢往回圆越圆越歪,到最后崩到自己都写不下去了。。。以下纯自己瞎bb,没什么参考价值,图一乐就行了。
地下种族:生活在巨大地下坑洞里的种族,具体因什么因素发展而来不得而知。种族身披厚实的皮毛以应对空旷巨大洞穴内产生的强风,也能抵御不见天日的寒冷的地下温度。洞穴内四通八达,分为大风区和无风区,人们通常在无风区开拓岩石墙壁,形成小型洞穴以居住。长期的开掘工作使得他们双手强壮有力,常用前肢辅助行走,并且也能应对大风区的狩猎。工具大多使用打制石器,以燧石为主。长期生活在地下使得他们身形矮小,眼睛逐步退化,听觉极其敏锐。信仰大自然,种族内自然产生的宗教认为人死后的灵魂会回归大地,会将逝去的亲人埋葬在无风处,等到一年以后尸体血肉腐烂后将重要部位尸骨挖出(头部,胸骨)研磨成粉在大风区洒落,被其称之为“灵魂归还”。食物主要以根茎类与小型啮齿动物为主,在大风区生长着许多根茎植物,植物们从挂起的大风中收集动物的粪便和体液生长,牢牢地扎根与石头缝和岩土之中,因此植物大多具有毒素,洞穴居民因此口腔中进化出特殊的唾液腺,腺体具有解毒作用,并且唾液中化学物质会与矿洞中产出的“光石”发生反应发光但不发热。洞穴内存在称之为“光洞”的场景,此处因为多为连接各洞穴通道的窄口处风力及其强烈,但是此处会有“光石”自然生成,并且在背风的地方会生长苔藓,蘑菇等,是啮齿动物们的取食所。洞穴居民也会在此地设置陷阱,采掘“光石”等活动。在洞穴居民的捕食活动中,除了随身携带的“光石”以外,他们会用皮革,兽骨和石头做成“风锚”随身携带,通常会携带三到四根,在大风区狩猎或采集植物时插在岩石缝内,固定身体辅助行走。由于大风的存在洞穴内的生物骨头异常坚硬,反而除了燧石,铁等,其他岩石,墙壁,土都相对松软。在狩猎时,洞穴居民会用特质的兽皮与骨刺制成“标箭”,“标箭”前端为三角形伞状“标伞”,用于在上风向承载风力加速,后端带有可以延伸出的绳子,绳子末端绑有兽骨称为“卡骨”,用于刺中猎物后,前端“标伞”收缩,释放绳索,绳索在大风的做用下四散飘动,卡在岩石缝里从而固定猎物,也便于狩猎用具的回收。居民饮食以熟食为主,植物熟制后可以降低其毒性,肉制品熟制风干后可以长时间储存。使用燧石和风干后的茎藤可以生火,燃料多使用地下盛产的煤矿和风干藤茎类植物。在无风区和大风区之间凿开墙壁,接通“引风管”即可排出引燃后的烟,也可以在“引风管”中加装藤网用以制作熏制食物。引用水源通过无风区在上层墙壁之中插入藤茎类编制的“水网”凝聚而成,不同区域也会出现天然地下水和地下河流。

幻心飞小骥
我会放电i 发表于 2023-3-4 06:06
建议是别搞什么真实的世界观,搞个架空就行了,写这些东西搞现实里面抽灵感后面会很累的,到后面百度都查不 ...

感谢你的设定!
其实你的很多想法也和我想的吻合,(毕竟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种族嘛。)准备采用大部分。
目前为止因为没有生态环境支持的设计民族特点太难受了,一直在基于MC的新版下界设计生态系统。
(所以你其实不仅为我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民族文化设定,还顺手帮我解决了很多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方面的难题。

点赞以下设定:
厚皮毛,强壮四肢,信仰自然,葬礼文化,光石和风锚等物品设定,饮食文化
一些和我目前已有设定冲突的地方:
1 我的设计是它们通过聚灵自然生成(约等于刷怪来的),因此没有血缘关系之分
2 因为有些荧光菌类所以不是绝对黑暗,所以视力不仅不是没用还很重要,它们形成了类似于猫的发达眼睛
3 作为一个也有那么几千年历史的种族,他们已经掌握了磨制石器技术和有限的冶炼技术

更多的设定放学校了,隔几周可能会更新在BBS

ps:可以加个好友吗

幻心飞小骥
Doomsday_Envoy 发表于 2023-3-3 21:38
即便是海拔以下数千米也完全不够,而且整个喜马拉雅山脉就是板块挤压出来的,起码是致密的吧。我本来想着 ...

还是我没说清楚全部设定的缘故…抱歉。
我设计的大洞穴区只有西南角擦了一点大高原和横断,整体是位于南方地区西部。以前大洞穴区是有大片的大高原下面的区域的,但因为南亚次大陆撞过来而坍塌了。
至于说厚皮毛的问题…我认为我对原住民的皮毛厚度的概念仍然不至于散热出问题。如果要考虑到东北洞穴区湿度问题,因为有植物和菌类吸水也不会特别潮湿,但是如果这还不够的话…皮毛疏水可以吗?
(现在急需要一个量化描述皮毛的表述方式…


teddyxlandlee
水帖前缀+1
建议在MBW整一个『水帖前缀』页面

幻心飞小骥
teddyxlandlee 发表于 2023-3-4 14:51
水帖前缀+1
建议在MBW整一个『水帖前缀』页面

早有此意
只是不知道该不该放在梗文化那一堆里

Doomsday_Envoy
幻心飞小骥 发表于 2023-3-4 14:38
还是我没说清楚全部设定的缘故…抱歉。
我设计的大洞穴区只有西南角擦了一点大高原和横断,整体是位于南 ...

总觉得你们是按照用进废退的角度来设计物种的,部分细节有些因果倒置。
位置变更后,大洞穴的形成相对可行了,不过洞穴地貌还是和你想象中会有些出入,而且应该还是溶洞。虽然内部可能有较大空腔和四通八达的通道,洞穴的出口并不会很多,而且很可能连接地下暗河。阳光是照不到洞内多少地方的,不过靠近洞口的地段作为庇护所,外出打猎采果的生活还算可行。但考虑溶洞的情况,原住民最多深入3~5km的区域,高度落差不过2km,垂直的通道和常年潮湿的岩壁使得他们在科技水平不高的情况下无法进一步探索。洞穴不比山谷,水流侵蚀的喀斯特地貌在地表下吹不了很大的风,近似恒温而且最冷也就2~4℃;云贵高原虽然溶洞多,那些在地表之上的洞穴容易形成洞穴风,但也不至于达到强风,而且和你设定有些偏差了。盆地容易起雾就不多说了,潮湿还是主基调,所以进化的方向应该是长毛到短毛,至少不会显得特别蓬松。
苔藓和真菌基本咋靠近洞口的地方才常见,因为那里能照到太阳,才能生长植物,进而有动物光顾,最后才有能够让真菌在腐败中获取能量的基础。暗河里可能有一些透明的虾和鱼,但除此之外不会有多少食物,或者说生物了。除非又是地震、又是雷暴强降雨导致大量山体破损,或者干脆砸个陨石,把原本就错综复杂的洞穴砸开了口子,让阳光照个爽,这地方才有可能孕育一套完整的生态系统,各种生物才可能完全只在这里生存繁衍。而遭遇这些变革的某个原始族群,被迫尝试直立以在复杂地貌穿行并寻找食物,学会使用工具后一步步进化到智慧生命。不然它们就得是外来的,跑到这里躲避其他物种或者只是单纯的迁徙。
我觉得比起执着于风,反而是地下暗河对这个种群的影响会很大。不同于外部的小溪,这里的水不会被过多细菌污染致病,而且水流湍急,无法寻觅起点和终点,所以应该发展的是水葬文化。承接上面的设定,他们对洞穴的利用主要还是以居住和祭祀为主,并非夜行生物,也就不会有猫眼;否则也很难想象你提及它们会掌握使用火,夜行生物应该畏光畏火才对。不过洞穴里的发光物对它们应该是神圣的,因为洞穴提供了庇护,而这些光好比庇护它们的神明的使者或象征。

q1422672141
所以在说啥

幻心飞小骥
Doomsday_Envoy 发表于 2023-3-4 16:24
总觉得你们是按照用进废退的角度来设计物种的,部分细节有些因果倒置。
位置变更后,大洞穴的形成相对可 ...

我的计划是,整个洞穴是与世隔绝的,几乎没有特别大的阳光照进去的开口。
真菌和苔藓使用太阳光中可以穿透地层的紫外线等电磁波进行光合作用。
但这样接受到的那部分电磁波损耗太大。所以整体的洞穴环境的有机物仍然很匮乏。
至于说生物特征…有些可能确实有点不合实际。等我整理好生态系统再从头往后推一遍吧…

打算等一周后我拿回来放在学校的那部分设定,系统整理后再发布。
再次感谢你对完善这个世界观的所有重要帮助。

幻心飞小骥

在讨论一幅人物设计画背后的世界观
(不管是否有意,但这句话实在有点水,建议下次慎发

q1422672141
幻心飞小骥 发表于 2023-3-4 16:49
在讨论一幅人物设计画背后的世界观
(不管是否有意,但这句话实在有点水,建议下次慎发 ...

不懂 总归得问问 既然设计画能把原图发出来给俺瞅瞅不

幻心飞小骥
q1422672141 发表于 2023-3-4 16:58
不懂 总归得问问 既然设计画能把原图发出来给俺瞅瞅不

已经放在主楼折叠框了
如果看不见的话…要不试试刷新?

我会放电i
幻心飞小骥 发表于 2023-3-4 13:36
感谢你的设定!
其实你的很多想法也和我想的吻合,(毕竟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种族嘛。)准备采用大 ...

我等级不够加不了好友。。。等升升级的先。。
1)聚灵设定我个人感觉不好,不够形成种族里比较重要的阶级制度,如果是聚灵而来的种族内部关系会比较乱,比如谁的影响力最高(总不能是先刷出来的就是族长吧)种族之间个人之间的关系又是怎么样,聚灵而来又不需要繁衍会少很多刻画和描写,族人之间没有感情,那就跟小怪没区别了,如果想着重描写种族内发生的事情还是以繁衍形式为好。至于演化来嘛,带一嘴就行了,写小说没人会那么在意这种太细微的细节的,咱又不是碎片化叙事,没人会抓这个不放,随便给个设定起源,比如战国时代由于战乱四散奔逃的人们逃入地下洞穴,洞穴内存有大量天然灵气加速种族演化,以至于几千年时间就将种族衍化成现在这样。或者是地下的小型啮齿动物吸收灵气演化发展出智慧,随便给个设定就行,非得按游戏来得不偿失。
2)荧光菌类在我印象里是冷发光,发光效果有限,光照没有能量,所以给出“光石”的设定,矿物质发光大部分都是以辐射的形式,具有能量,且容易往里加各种设定,比如富含灵气,蕴有能量,可以提炼等等,这种东西后期怎么往回圆都可以。当然荧光菌类也可以,比如后期加入设定荧光菌类不是蘑菇而是聚集而成的灵体,本身就是自然能量可以对周身的环境散发自然能量等等等等。。。反正就看你的世界观是不是高魔咯,高魔怎么圆,低魔怎么圆都行。
3)我给出的设定是洞穴内部是存在长期大风的,所以石器主要以黑曜石和燧石为主,以岩浆和水按比例混合产生坚硬的石器,反正这种方面怎么改都可以。比如冶炼技术,甭管科不科学的,反正用设定来呗。洞穴居民们会用岩浆包裹铁矿或铜矿,形成岩浆球,再放置在大量岩浆内部反复3-5次进行充分融化,由于矿石中的岩石成分比较脆弱,经过高温和水淬后反复煅烧再使用锤等工具会很轻易地将杂质排出。之后再使用煤炭将其加热至软化程度进行锻造。
4)至于洞穴內部设定风力也好,地下河流也好,还是岩浆,矿石这种设定都是可以随便改的,无所谓,不用非得纠结于某一点,脑洞开大点什么都可以成为种群发展的重要生态表现

Doomsday_Envoy
幻心飞小骥 发表于 2023-3-4 16:40
我的计划是,整个洞穴是与世隔绝的,几乎没有特别大的阳光照进去的开口。
真菌和苔藓使用太阳光中可以穿 ...

与世隔绝只是社会层面上的,在物理层面需要极高的科技或者魔法水平。即便你把紫外线换成伽马射线,在窗口有些的情况下也穿透不了多少。温度倒是在有需要的情况可以靠火山来实现。

要么还是背景设定改成架空的平行宇宙好了,那里的物理法则有一些差异,然后地质有特殊属性可以发光发热甚至充当铝热剂啥的,或者有特殊植物蔓延的可食用树根啥的,突出一个饭来张口的闲适环境。不然完全追求现实的结果就是根本不会有这样一帮物种自然生活在这样的地方,除非是外来的或者高级文明一手创造的。

名副其实
本帖最后由 名副其实 于 2023-3-4 21:16 编辑

如果是这样的话,干脆整点魔法。
另外,福瑞确实画得不像,但你至少把我骗进来了(

好消息:圈内质量稍微高点的画师在一百以内可以解决你的要求.jpg

话说回来,如果要参照画风的话,这边建议走打造世界。

大尾巴狼!
可爱捏,想艹()

At1234
感觉头大了一点

幻心飞小骥
teddyxlandlee 发表于 2023-3-4 14:51
水帖前缀+1
建议在MBW整一个『水帖前缀』页面

条目建好了
(要不还是说说我的画的事儿吧(
(不是版聊.jpg)

302qq
八嘎呀路,给我金粒我是学生

FluffiLyn_茸锂
可爱滴捏

幻心飞小骥
名副其实 发表于 2023-3-4 21:10
如果是这样的话,干脆整点魔法。
另外,福瑞确实画得不像,但你至少把我骗进来了(

正所谓人不像人妖不像妖福瑞不像福瑞…
画这幅画的时候我也才练了半个小时不到的福瑞画风画法呢…
这也只是初稿,之后还要改。
没必要请别人,自己画够用。

我的画风实际针对的是搞笑型连环画,因此非必要很少打线稿,走形也很正常…
可以去看看我的新帖。可能更可以体现我的画法的特色。
https://www.mcbbs.net/thread-143105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