霖丶
       浅谈《巴黎圣母院》
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在夜色中艰难爬上祭司所在的神殿。他不得不请示祭司,因为祭司口中的神谕就是法律,这种法律的权威在斯巴达高于国王,高于一切,所有人必须服从。可是鲜有人知,神谕只不过是祭司的小把戏而已。列奥尼达将一袋子金币扔在地上,身为国王的他也要贿赂祭司。不仅如此,祭司还要选择斯巴达最漂亮的姑娘居住在神殿里。祭司们摘下披在头上的面具,狰狞丑陋的面孔上伸出污秽的舌头,肆意舔着躺在地上的姑娘。只能说,美貌并不总是带来好运,有时候反而会导致连绵不断的厄运。这一幕出现在电影《斯巴达300勇士》中,宗教是一种神秘的存在,这种神秘不仅将宗教和政治牵扯在一起,还从宗教中衍生出凌驾于国家之上的法律
  宗教的腐败,堕落与黑暗,遭受迫`害的美丽姑娘,这两个元素拼接在一起,让我不禁联想到了法国知名作家雨果笔下的《巴黎圣母院》。在创作这部小说之前,雨果查阅了很多关于巴黎圣母院方面的建筑艺术,宗教和历史等资料,甚至可以这么说,对于想了解巴黎圣母院建筑艺术的人来说,《巴黎圣母院》不仅仅是一本优秀的小说,它还是饱含关于哥特式建筑艺术的书籍。
    雨果在有生之年见证了自己祖国的重大变迁:从拿破仑征战欧洲到滑铁卢战役,从拿破仑被囚禁在圣赫勒拿岛到波旁王朝的复辟。在浓重的历史背景下,雨果将历史的色彩描绘在了巴黎圣母院的上空,里面有路易十一的专政统治,宗教的严酷与腐败,人性的贪婪与恶毒,无辜民众的水深火热。所有这些交织在一起,巴黎圣母院不再是孤零零的教堂,更像是一部投影仪将中世纪的法国历史重现在幕布上,勾勒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演绎着一代人的悲惨身世。而这一切,雨果用希腊文字“ANAKH”诠释着那个时代;如果翻译成中文,它叫做“命运”。
       当我走进雨果脑海中的巴黎圣母院,命运二字上面恍恍惚惚又看到了烟雾朦胧的两个字:不幸。命运和不幸结合在一起,永远留在了巴黎圣母院中。每一个石板。每一个雕像,每一级踏步都有不幸的人的足迹,而钟塔上的大钟一直在奏鸣,鸣音弯弯绕绕钻进了现代人的耳朵里。你问丧钟为谁鸣,它为所有人而鸣。
       当我合上书本那一刻,巴黎圣母院的模样已经深深刻在了脑海中。幻想着有一天漫步巴黎,仰望着巴黎圣母院上的二十八个雕像,它们是圣母院历史变迁的见证者;两座巍峨的钟塔直插云霄,圣母院仿若举起双手指向天空,为现在祈福,向未来祷告。默默站在圣母院的面前,不知道会有多少人记得《巴黎圣母院》背后的故事。这个故事里有高尚和卑鄙,有善良和邪恶,有纯洁和污浊,故事中每一个人物的不幸都如同一根绣花针,不经意间刺向你的心房。在为他们悲惨命运阵阵心痛之际,人生的过往会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来,你可以认真想一想自己的不幸和幸运,想一想人生对自己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想一想自己打算如何度过这一生。幸运也好,不幸也罢,我称它为命运。

创作思路:
       一提起19世纪,我不由得想到19世纪伟大的作家雨果和他的名著《巴黎圣母院》。借此机会把我内心对其的看法简单写一下,写的很草率请见谅




老穆棍
楼主nb啊,感觉写得很好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