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手机排版很麻烦,干脆不弄了,就这样看吧
1
小时候,父亲曾在小镇上班。我和父母一起住在镇上,因而我早早就知道镇上有赶圩这回事。
那时候镇上的人普遍重男轻女,而我家又是有两个孩子的那类。我是姐姐,我弟比我小几岁,还在读三年级。爸妈自然对我俩区别对待,或者说,是对弟弟偏心。好菜都给他留着,零花钱也比我多(我一般情况下每天五毛,要求“涨工资”时,母亲总以'姑娘家家的要那么多钱干什么'为由打发我)。于是乎,不知道是妒忌还是什么,我和弟弟之间似乎多了层坚冰。也许是这个导致的原因,我性格有些内向,不太喜欢与别人交流,所以在镇上孩子王带着一群小弟满大街疯跑的时候,我总喜欢趴在房间的窗台上望着。
小镇不大,属于只有一条马路穿过镇中心的那类,周围的市场啊店铺啊,都是建在马路周围的。由于这条路往下走还一直连着很多像我们镇一样的地方,所以这条路也成了镇上的“繁忙路段”。什么泥头车啊,“前四后八”啊都喜欢走这条路过去,加上镇小路不平,那些拉沙的大车就总会颠下些沙子。路边周围的土坡不知道是由于植被稀少还是长年累月车辆来往的震动导致,土质越来越松,表面那层摸起来甚至和面粉一样,极细腻,稍稍松手就会从指缝间流逝 。只要刮点风,镇口那段就“黄沙漫天”了,马路边上自然而然也就堆积了不少尘土。
在那片“漫天风尘”里,时常有孩子东窜西窜的身影,那是镇上的孩子王带着他的“小弟”在四处巡视。孩子王名叫赵大刚,是镇上出了名的皮神。上树掏鸟蛋,骑墙逗土狗什么的都是常有的事。而且他带领的那群“小弟”,也都对他唯命是从。而我弟不知道什么时候崇拜起了他,整天张口闭口就是赵大刚,和我说他的“战绩”多么多么辉煌,还说要跟他混,为此没少挨爸妈说教。但因为他是家里唯一的男孩,爸妈说着说着语气也就软了下来,随后总是不了了之。镇上的大人总是被赵大刚他们的“杰作”弄的吹胡子瞪眼,可由于大多是点小打小闹,大人们也没什么办法,久而久之,也就对他们睁只眼闭只眼了。
我们家有一个不大的院子,入口在我们家的后门那里。院子被父亲分为了几块:靠近房子的那面墙,搭了个蓝铁皮棚,贴墙砌了个水泥台子用作切菜洗碗的案台;靠近外边的那里是半米高的红砖墙和铁栏杆与铁格网围的围墙,一边种点菜,另一边圈起来养家禽,鸡啊鸭啊都有养过,我甚至认为,以后可能会养鹅(地鸽也有可能)。
之前不是提到赶圩这回事嘛,我那时对它的印象是,圩日就像是过年,那时候镇上都会比往常要热闹几分,人们也把一些平日里见得比较少的货挑出来卖。而赵大刚在这些个日子里更是闲不住,就和他的那群小弟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活像执行任务的游 击 队。
我虽说性格比较安静,但归根到底也是个孩子,对外面的新鲜事物也有好奇心,所以在圩日到来前,我总是早早就做好作业,然后和给家里留个字条就溜去逛街了。
“这丫头,唉,每到这时候就待不住。”母亲看完字条后,总会这样说。(因为有一次我出门时她刚好在家,我就把字条递给她了,才根据那次的反应推断以往的)
“卖鸡仔咯,卖鸡仔咯!”一阵阵熟悉的吆喝声从市场旁的拐角处传来,我快步向前走去。
果然,还是那个熟悉的草帽老人,还是那熟悉的两筐鸡仔,很容易看出是一根扁担从两筐提绳间穿过而提起的。现在扁担斜靠在市场的墙壁上,他就坐在水泥阶上,拿着草帽不紧不慢地扇着风,扯着嗓子吆喝。在他旁边摆着十几个扎了洞的纸盒,里面似乎还铺了些米。而那两筐鸡仔就摆在面前,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
“姑娘哇,这回攒够钱了吗?你都来看了三回了。”老人看到我又站到前边,笑着问候道。他的脸上皱纹挺多,且由于常年被太阳照射,脸已经变得黝黑。要不是听语气,我都不知道他是否对我笑。
我点点头:“是……我攒了好一段时间的零花钱呢。”说罢便从口袋里摸钱。
“爷爷,我买六只,”我看着那群毛茸茸的小家伙,略做思考后说,“黄,黑,花色的各要两只。”
“好嘞,”他麻利地从旁边拖过一个纸盒,然后问我,“你自己挑吧,要哪几只?”
我往筐里望了两眼,指了指其中几只,他很快就给我抓起来了。他用手往筐里一捞,那几只鸡仔就稳稳当当地在掌中心了。老人把鸡仔往里一放,它们就扑棱扑棱翅膀跌坐在盒子里,伸长脖子叽叽喳喳地叫唤。
我接过盒子,和老人道别后,就抱着盒子欢天喜地地回家去了。
回到家后,我知道爸妈不会让我养鸡仔的,于是就偷偷把盒子抱到楼上我房间去。
我把他们摆在写作业的桌子上,就像城里孩子看仓鼠那样看着鸡仔。它们看起来有些畏畏缩缩的,在纸盒里东窜西窜,拍着翅膀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和我们家养的鸡不同,它们的叫声不是公鸡那种嘹亮的啼鸣,也不是老母鸡那种幽怨的咯咯长音,而是“叽叽”叫唤,但也不像老鼠叫那么老气横秋,声音听起来十分稚嫩。
我托腮傻笑着看了半天,才感觉到腮帮子已经开始酸痛。我站起身,边揉着腮帮子边走下楼,去厨房接水给它们喝。
我很快在厨房角落里找到个空矿泉水瓶,在龙头接了小半瓶水就拿上楼去。考虑到它们喝不了太多水,就想办法把瓶子截开,只留下瓶底的那里,如同遛鸟人用铁丝绑铁笼上给鸟装食的小杯子。
我把盛了水的杯子放到盒子里,它们很快就聚过来低头喝水了。它们喝水的样子很有意思:低头喝水,把喙浸到水里,动动嘴,然后猛地抬头,半仰着头咂咂嘴,仿佛是要借助重力把水吞到肚里,随后又再次重复这一些列行为。
我看着入了迷,全然不顾已经慢慢弥漫开来的鸡饲料味儿(可能以前它们是喂饲料长的,这个味道很特别)。若不是弟弟来叫我下去吃饭,我可能会和它们待到晚上。
“姐,吃饭了!你今天怎么不下去帮忙端菜?害得我被老妈抓去当童工……咦?姐,你房间里咋一股鸡饲料味儿?”弟弟扒拉着门向我抱怨道,似乎他也闻到了什么味道,探进半个脑袋问。
“哪、哪有,”我心虚地摆摆手,赶忙岔开话题,“到点吃饭了吗?等我一下,我收拾收拾就下去。”
“哦。”弟弟有些疑惑地看看我,但还是没有继续问下去,转身下楼去了。
“呼——”我松了口气。还好没被他发下去,不然他肯定死缠着我要分他几只。以爸妈的做法,我不仅保不住它们,还可能被骂上一通,什么乱花钱啊、以大欺小啊,只要能沾上边的都会扔我身上,而我就算浑身长满嘴也说不清了。
2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这些鸡仔们也比之前长大了一点,但仍是毛茸茸的样子,让人一眼看上去就觉得是个球。
秘密终于还是暴露了,弟弟趁我外出帮忙买盐的时候溜进了我房间一探究竟,当我回来后,他已经和那群鸡仔在院子里玩开了。他追着那群鸡仔跑,迈着步子大跨着,仿佛抓到它们就要生吞活剥了似的。我真怕他踩到鸡仔,趁着爸妈不在家,我便鼓起勇气喊道:
“停!”
他显然是被这突如其来的喊声吓了一跳,肩膀耸了一下,但很快便回过神来,笑嘻嘻地问道:“姐,这就是你房间那股味道的来源吧?”
“不关你事,你起开!”我有些生气了,过去拽着他的手就往屋里走。
他用他那黑乎乎的手抓住我的手腕,把另一只手挣开,坏笑着说:“嘿嘿,你要是不分我玩,那我就告诉爸妈你偷养鸡仔这回事!”
“别,”我低叫着,四下里瞄了瞄,还好没人听见,“那、那我就借这只黄的给你玩,天黑之前给我平安带回来啊!”
“是,是!”他眼疾手快地一把抓起那只鸡仔,头也不回地冲出门去了。
我看了看院子里剩下的五只鸡仔。此时此刻它们在地上,远远望去就更像是五团毛球了。似乎是因为很少被放出来玩,它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很新鲜,这儿望望,那儿啄啄,不然就是扑棱着羽翼未丰的翅膀在菜地旁的草丛里钻来钻去,就像赵大刚跟那群野娃子一样,但没有后者的那种肆无忌惮,而是对一切充满好奇的探知。
我微笑着看着它们,很快便忘记了刚才的不快。在缺少朋友的情况下,它们对我来说就是好玩伴。看着它们无忧无虑自由奔跑的样子,我的心情也渐渐舒朗起来。
晚上,父亲下班回来了,而母亲正在厨房做饭,我就和往常一样去把做好的菜端出来,放到饭厅桌子上。
突然,前门无声无息地被推开了,我注意到一个身影悄无声息地溜了进来。不用说,看那个小身板,铁定是我弟。
我看都没看他一眼,继续干 我的活,和往常一样喊他来吃饭。
饭桌上,我注意到弟弟看我的眼神一直躲躲闪闪的,就像有什么事瞒着我一样。有好几次想说什么,但又把话吞了回去,只是低头扒着饭粒。
母亲显然是注意到了什么,她连忙问到:“辉辉,怎么了?”
弟弟抬头看了看母亲,又犹豫了好一会,才下定决心地说:“我……我把姐借我的鸡仔给赵大刚了……”
“什么?!”几乎是与此同时,我把饭碗往桌上一砸,大喊一声站起来,“你怎么能给他?!”
“玲玲,你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父亲浑厚的声音传来,打断了我接下来要讲的话,“姑娘家家的,摔碗拍桌子成什么样!”
“就是,也不知道让着弟弟,不就是一只鸡仔吗?这有什么的,”母亲幽幽瞥了我一眼,满不在乎地说,“还有,谁允许你养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了?回头我就把它们全扔了……”
“不行!那些鸡仔一只都不能少!……”
后来发生了什么我也忘了,只记得那顿饭是不欢而散,那只鸡仔最后也没有回来。
房间里的纸盒内,还剩下五只鸡仔,不知道是不是发现少了一个同伴,整晚都在不安地叫唤着。爸妈听见了,又是一顿唠叨……我把盒子放在床头的地上,一晚上都在看着它们哭。我在黑暗中伸手抚摸它们,那种颤巍巍的抖动更让我彻夜难眠。
3
过了一段时间,我对第一只鸡仔的伤痛也减淡了一些,时间果然是一剂良药。为了更好的区分剩下的鸡仔,我纷纷给它们取了名。黄的那只叫小黄(因为它比第一只要瘦小点),黑的两只,大的叫大将军,小的叫黑子;花的那两只我是根据毛色区分的,比较鲜艳的那只叫小金黄,另外那只叫阿花(这个记不太清了)。
它们长得很快,每天喂的米粒已经很难让它们满足了,于是我便大着胆子把它们放到楼下的鸡圈里面养着。它们此时已经慢慢褪去了绒毛,换上了稍微粗点的羽毛,而大将军看起来更是有了成熟公鸡的几分姿态,早上甚至开始打鸣了。它们的外形不太像以前那样圆滚滚的,所以弟弟也不再像之前那样经常逗它们玩了。但我还常常和它们玩,尤其是黑子,特别喜欢和我玩捉迷藏。每次我想找它的时候,它总是不知道找哪藏着了。对此我有一套“寻鸡独家秘诀”:拿出糠皮铁盆,邦邦邦地敲响盆底,无论它们在做什么,听到这个声音就会屁颠屁颠地跑过来,生怕来晚点就没得吃的。而这个时候,即使是最能躲的黑子也会安耐不住自己,跟着大伙一起从某个角落冲出来。(它是真能藏,即使你走在它旁边过它也能一声不吭一动不动,不仔细看真的找不到)
母亲见这几只鸡也养了一段时间了,想了想扔了可惜,于是算是默许它们待在鸡圈里了,只是月底买糠皮的时候总会嘀咕那么两句:
“要是玲玲没养这几只鸡,那这个月又能省几块饲料钱了。”
可是平静的日子没有持续太久。
一天,我正在房间听着歌,忽然楼下一阵嘈杂声传来,我有些生气,摘下耳机来到窗前一探究竟。
原来是赵大刚带着他的小弟在“巡逻”时,经过了我们家的后院。其中一个眼尖的野娃子愣是一眼看上了我家的那几只鸡仔,眼珠子咕噜一转,便跑到赵大刚耳边嘀咕了几句。赵大刚听后很是满意,便召来一个小弟问道:“这是谁家?”
“刚哥,是张辉家。”
“给我叫他出来,说是我找他有事。”
“好。”
那个小弟说着就噔噔噔地跑到我家门前,直接拉开嗓子喊道:“张——辉——!”
“诶!咋了?”
“大哥叫你,快下来!”
一阵急匆匆的下楼的脚步声传来,我知道是弟弟下去了。
我直觉地感觉到要发生什么事,便跑到阳台边上听,这样子能听得更加清楚些。
“刚哥说这个月的保护费该交了,你怎么还不交?”
“我……我这个月的零花钱还不够。”
“嘁,上次这样说,这次也是这样说……还是老规矩?”
“能不能再宽限几天?”
“不行!你也不是第一天认识刚哥了,他什么做派你会不知道?说不能就不能,要交就马上交,不然就找东西抵!”
我听到这,明白了之前那只鸡仔肯定是因为弟弟进了他们那个什么鸟帮而当做保护费交了。这群小混混是来闹事的,我原本有些怕,但转念一想我比他们大几岁,而且我弟应该是希望有人帮他,理在我们这边。想到这我就不虚他们了,壮着胆子走下楼去。
“怎么——”我拖着长音问道,眼神冷冷地扫过他们,“有何贵干?”
他们先是一愣,在发现下来的不过是个看起来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孩时,便哈哈大笑起来,尤其是大刚,笑的更是肆无忌惮。
“这是我们帮里的事,你个姑娘家家的就不要插手我们男人的事了。”他好一会才勉强止住笑,说道。
我上前一步道:“张辉是我弟,你们欺负他,我这个做姐的怎么能不管?”
“哟嚯,有点意思。”
赵大刚抄起手来,眼神跟探照灯似的把我从头看到脚,饶有兴趣地笑笑,从鼻子里哼了一声继续说:“好,既然你要管,那我和你说说也无妨。帮里规矩,每人每月10块保护费,不能延期,否则踢出帮外。”
“什么?!10块!”
“怎么,有意见?”
“怎么会没有意见!”我怒火中烧,要知道当时对于我们家说,10块的零花钱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了,怎么能说给就给,而且是交给这样一个小混混!
“那就实物抵债咯,”他摊摊手,“看你家这几只鸡仔还不错,黑的那只就给我们押着吧,喏,就是那只大的!”
“不行!”我想都没想,这两个字便抢在我脑子前面脱口而出。大将军可是里面打鸣最准时的了,虽然比起别的公鸡还显得略微稚嫩,但也是打的有板有眼。
“那没什么好说的了,兄弟们,动手!”
随着赵大刚的一声令下,那群野娃子纷纷翻过围墙进到我家院子。别的不说什么,但看他们那娴熟的扒墙技术,一定没少和他们老大“东征西战”。不一会的功夫,他们超过半数的人就闯进了院子。其中几个人把我和弟弟死死拦在一旁不让靠近,剩下的都去截堵大将军。
大将军原本还在悠哉悠哉地看着争吵的我们,时不时侧着小脑袋在听,全然不知危险正在向它逼近。
“吱呀——”鸡圈的门呗粗暴地扯开了,一个身影窜了进来,目标直指大将军。大将军终于是察觉到有人要捉拿它,便施展出它飞檐走壁加回马枪的绝活,在狭小的鸡圈里灵活躲避着扑来的巨爪,时不时回头对着来犯者大叫两下。其他鸡显然是没有那么勇敢,很多都是缩在角落瑟瑟发抖。
在一段时间的缠斗后,那个野娃子的手终于被大将军啄了一口,我在旁边暗暗喝彩:加油!啄死他!
那个野娃子哀嚎着申请援助,其他几个人干脆直接进圈,想里应外合给大将军来个瓮中捉鳖。大将军显然感受到了压力,只得乱扑腾翅膀,时不时飞跳起来试图用爪子造成物理伤害。但双爪难敌四娃,很快便被逮住了。
大将军被一个小弟拎着鸡脚,头朝下无助地扑棱着翅膀,用力向上抬着脖子,但很快便因为体力不支又耷拉下去,只剩下两眼向上拼命翻着,一声声浑浊不清的“咯咯”声从它喉咙里挤出来。
“就是你啄的我吧?看我怎么收拾你!”那个“因战负伤”的小弟看着大将军骂骂咧咧,抬腿对着它就是一脚,“让你嚣张!”
这脚看似踢得很随意,但其中的力道却不小。想想看,那些野娃子一个个儿的都是天天爬土坡钻树林的,腿上功夫肯定不简单,这一脚下去,大将军怎么可能受得了?
“咯咯咯咯!”这脚正中大将军的脖颈处,踢得它的身子都往上抬了一下。大将军被这一脚下去,突然开始拼命挣扎,张开的翅膀对着捉脚的人一拍,那人一吃痛就松开了手。而大将军像是受了什么刺激一样,满院子扑棱翅膀疯跑,边跑边大叫着,越听越凄惨。
就在这时,母亲回来了。我就像看到了救世主一样,赶忙往屋里冲过去:“妈,那几个小混混来咱家闹事了!”
母亲一听,二话不说就抄起墙角的竹条,足足有拇指粗,腾腾就往后院走去。
“啪!”竹条打在铁门上,发出一声巨大的闷响。“谁家的野孩子在我们家闹事?给老娘滚出去!”
赵大刚一看情况不妙,便赶紧带着小弟们滑溜溜地离开了。走过弟弟身旁时,我听见他恶狠狠地说:“保护费不要了,你被踢出帮了!以后给我悠着点,别让爷再看到你!”
他们走后,母亲很是生气,拿着竹条问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明白来龙去脉后,便说教弟弟两句,无非是什么不学好跟小混混走一起,对不住祖上的脸之类的,随后就把矛头指向我,说要不是我养的这几只鸡,这群小混混就不会来闹事什么什么的。我本来就因为这事还在气头上,又被这么不分青红皂白地说教一通,心里越想越气,便不可避免地吵了起来。
最后的结果又是不了了之,我那时甚至没去关心关心大将军的伤势。听弟弟说,他发现大将军的脖子再也没有直起来过,晚上就找不到它了,不知道去了哪里。他怀疑可能是被赵大刚那群人偷了去,也可能是自己跑了出去。
“大将军那么通人性,一定是因为被伤的太重了,不想拖累我们,就自己找了一个安静的地方离去了……”我听罢,抹着眼泪猜测道。
从此,那群鸡仔,昔日的鸡仔,也只剩下四只了。它们表面上看起来还是与往常无异,但在黄昏时分,我总能听见那么几声稀疏的叫唤,不知道是害怕渐暗的天色,还是在呼唤已经离去的同伴。
4
在前两只鸡遭遇不幸后,我变得更加内向了,成天在人面前憋不出一句话,但总喜欢蹲在鸡圈旁,看着里面的鸡,和它们说话。在旁人看来,我这是脑子得病的先兆了。母亲似乎有点明白我对这几只鸡的情感了,毕竟是我带回来的,是我和她一手喂大的,母性的光辉很快也延伸到了它们的身上。她虽然表面上没有什么表示,但我注意到,她对我和鸡说话这事表现得也不是那么在意了,更多的是一声轻轻的叹息。
“这丫头,咋偏偏就把心思放这几只鸡身上了呢?”
大黄和两黑都是小公鸡,而小金黄和阿花都是母鸡。现在大将军不在了,黑子和大黄也少了一个它们信赖的老大哥,显得有点失落,常常是一动不动望着天,或者是盯着大将军最喜欢站的地方发呆。只有我和它们讲话时,它们才会有所反应,表现出一种在听我说话的样子。我不知道它们是否真的能听懂,但这些我都不在乎,我只希望有一个能听我倾诉的对象。其实说真的,在我心里,它们和别的要好的玩伴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
“玲玲,天色不早了,回来吃完饭了,”母亲在饭厅里探出半个头说道,“哦对了,天气预报说这两天会下雨,而且还不小。反正这两天正好是周末,你就不要出去了,和你弟老老实实待在家里啊,多教教他做作业,认点字。”
“哦。”我心不在焉地应答了几句,抬头看看天,是那种熟悉的淡酒红色。生活经验告诉我,出现这种天色,那么未来几天肯定有雨,而且颜色越亮雨越大。
晚上十点多的时候,已经开始有稀疏的雨声了。那雨一开始不大,只是喇喇地下着,然而没多久雨就开始大了,打在楼下的铁皮棚上噼里啪啦的,就和往铁罐里倒豆子一样。不仅下雨,风还可劲地吹,隔着玻璃窗都听到外面的风声呜呜响。此时的雨已经和淋浴差不多了,哗哗下着,掩盖了周围的嘈杂,只剩下一片白噪音,非常适合睡觉。
但我此时却睡不着,我隔着玻璃窗往外看。周围都是黑黢黢的,而且风夹着雨往窗上撒,如同泼了水的汽车挡风玻璃,看到别家的点点灯光都被雨痕给扭曲成一片。我想看看楼下的鸡,但无果。我不知道它们在这种天气会怎样度过,只得想象:它们会不会缩在角落等到天亮?亦或是在风雨中凌乱,不知所措?或者……
“姐,怎么这雨这么大啊,如果明天不是周末,那就是打死我也不去学校……”弟弟又来我房间抱怨道,打断了我担忧的思绪。
“净担心你去不去学校的事,也不关心关心我养的鸡,”我心神不宁地嘟囔道,“也难怪你之前会把我的鸡仔当保护费押给赵大刚了。”
“这……”他挠挠头,“我已经被他们踢出帮了,你之前也看到了,所以只要他不来翻旧账惹事,我们和他就井水不犯河水了。”
“希望是吧。”我撇撇嘴,继续把注意力放在我这边,因为我刚刚似乎在风雨声中听到了若有若无的叫声,不知道是不是大黄的。
后来母亲来熄灯了,我也正好趁着这难得的好睡时光睡觉了。按理说这种天气应该是一觉睡到天亮,但我却做了个梦,而且是噩梦。我梦见周围突然变得很广阔,只有我一个人在其中,在这无边无际的天地间突然飘起了鹅毛大雪,我只有一件单薄的外套,被冻得牙齿直打颤,满脑子都是两个字:“冷啊,冷啊!”不知过了多久,我迷迷糊糊就倒下去了,再没知觉……
早晨,被洗刷过的世界变得很安静,甚至连隔得很远的喇叭声都能隐约听到。菜地里的白菜叶子上面悬着晶莹的水珠,其中夹杂着的些许尘埃显得格外明显。晨风吹过,水珠无声地跌落到松软的土地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冲下楼,直奔鸡圈查看情况。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昨晚的风夹雨把玻璃窗拍的沙沙响,而那个只有铁格网做墙壁的鸡圈,显然没能逃过被风雨洗礼的命运——也包括里面的鸡。黑子和小金黄、阿花还好,毛抖得半干不湿,互相站在靠外的地方,似乎想更快吹干;而大黄则没那么幸运了,也许是晚上没找到合适的位置休息,它已经被从头到尾洗了一轮,和落汤鸡一模一样:浑身浅黄的毛因遇水而变得橙黄,湿哒哒地粘在一起,显得蔫蔫的,无精打采。而更糟的是,大黄现在浑身发抖,小脑袋也半垂着,眼皮子耷拉着,一副很难受的样子。
我看到这个情形,心急如焚,赶忙跑回屋问母亲这是怎么一回事。她只是在窗口往鸡圈看了一眼,就摇摇头,说什么“看它自己的造化咯”之类的话,急得我直跳脚。
“玲玲啊,你要做好心理准备啊,它毕竟是鸡,体质总不能和人比的……能不能挺过来就看造化了,唉……”
听到这话,我揪心极了,恨不得二十四小时一直陪在大黄身边。一整天下来,它都无精打采,喂的东西也吃不下。后来,大黄开始窜稀,一直拉白屎,同时不停地发出颤抖的咯咯声。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奈何我没有任何办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黄在痛苦中煎熬,挣扎……
大黄还是没挺过来,走了。
没人知道它是什么时候离开的,我对它最后的印象是,就和买回来那时一样,很小的一只,静静地趴在角落,像毛绒玩具一样安静,但它也永远都不再会醒过来了。我不知道它后来被埋到了何处,只能默默在心里许愿:大黄,希望你在另一个世界过得快乐。
昔日的六个同伴转眼只剩下了三个,我已经深陷痛苦了。除了我,我想没人知道这几只鸡仔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了。
5
时间就像一把利刃,它悄无声息地剖开了柔软的一切:它剖开了鸡仔们身上的绒毛,给它们换上了大片的羽毛;它剖开了女孩柔软的胸膛,让她心中的悲伤弥散开来,融入时光的河水之中,越来越淡……
时间继续无声地前行,以永恒不变的速度流逝,推着人们一刻不停地往前走。
年关到了。
我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因此那段时间,我对家里的各类事情都格外敏感:家里的对联该换啦,该打扫卫生啦,该帮忙打杂啦……我试图让自己忙个不停,只有这样我才能感到心里有一阵踏实感,只要停下片刻,悲伤和空虚就会如潮水般袭来,把我没入其中。
“玲玲啊,明天就是大年初一了,黑子怕是留不住了,你抓紧时间和它道别吧!”
最害怕的那件事还是如期到来了,它不会因为我避而不谈就被淡忘。
虽然我老早就想到了这点,但这句话从母亲嘴里说出,还是给我本就脆弱的内心来上一道重击。
我默默地来到鸡圈旁,此时的黑子已经被关在里面,即使它再能藏,在巴掌大的地方里面也会被一眼识破。有那么一瞬间,我真的希望它会隐身——即使我永远也找不到它都好,我只希望它能好好地活着,能和以前一样倾听我的心声。
但这显然不可能。我摇摇头,把这个明显是幻想的想法踢出脑海。最后的分别时刻了,我想把自己变成一台录像机器,把这一幕深深地刻在脑子里,永远都不要遗忘。
“黑子,我……”我感到嗓子里面有什么东西挡住了一般,说话很困难。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哽住了,鼻子一阵发酸,刘海蔫蔫地糊在脸上,如果我弟看见了一定会笑我的,但我此时顾不得那么多了,接着和它说,“我会想你的,安心走吧。”
说完后,我自己都惊讶。明明有千言万语,但真正说的时候,却不知从何说起。那千言万语仿佛凭空消失一般,只剩下这句十分笼统含糊的话。
黑子歪歪头,似乎在听我说话。它还没有意识到即将到来的事情,还是和往常一样有点傻傻地向我叫唤。可它越是这样,我越是心酸,因为以后它再也不会像今天这样倾听我说话,再也不会这样傻傻地叫唤了。一想到这,我的泪水又夺眶而出。
最后一面了,一定要给黑子一个好的印象。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小小的声音对我说。
我理了理刘海,把糊在脸上的发丝撩到耳后,用手背拭干泪水,稳定下情绪,但鼻子还是一抽一抽的。我默默地打开了鸡圈门,把黑子放了出来。我把它抱在怀里,任凭它在我的裙子上乱蹭,因为,这是我们最后一次亲密地接触在一起了,以后再也不会有机会了,再也不会了。
母亲在后门远远地看着,没做声。
大年初一那天,我一反常态没有下楼去鸡圈看它们,我不想看到黑子临走前的惨态,我希望在我对它的记忆中,它永远是那么地活泼讨喜,那么地喜欢和我捉迷藏……
我靠着房间的墙坐在地上,慢慢地抓起胸前的那片衣服,凑到鼻子旁慢慢地嗅着。尽管我知道昨晚我已经把那件裙子换洗了,但我还是希望能在新的衣服上闻到以往残留的气味。无果,我慢慢放松了抓住衣服的手,任凭它们在重力的牵引下向下荡去。我双眼无神地盯着面前的墙角,此时和黑子的一幕幕走马灯似的浮现在我眼前。我细细地数着那些片段,又慢慢抬起手,想要去抚摸那些并不存在与现实中的画面……
一阵凄厉地惨叫自后院传来,然后是第二声,第三声,声音越来越弱。
结束了,一切都结束了。我告诉自己。
6
后续的事情我想不必多提了,相信读者们也猜到了故事的结局。阿花和小金黄在下完蛋后,都没能逃过被炖成老母鸡汤的结局。在大家喝的津津有味的时候,我却一口也喝不下。并不是我本身对鸡汤有多么反感,而是因为其中有什么东西阻隔着,让我无法下咽。
鸡圈再次恢复了以往的空荡荡,但我还是期盼能在其中看到熟悉的身影,还是希望敲盆子时,这群可爱的家伙能在什么地方屁颠屁颠地冲过来。
弟弟看着我已经麻木的背影,总是慢慢地摇摇头,有时候搬个小板凳陪我坐在鸡圈旁边,回想着昔日快乐的场景。他习惯用男生的那套方式:拍拍肩,然后安安静静地陪着你坐着,即使一言不发也不会缺少什么,因为他终于知道,现在的我最需要陪伴。
“姐,你放心,它们不在了,以后我陪着你。”
“嗯。”
姐弟俩的对话往往就是那么简短,可是,其中蕴含的感情却是满满的。虽然失去了一群好伙伴,但我也成功缓和了我俩之间那层坚冰。
母亲也明白了我为什么会对那几只鸡仔念念不忘了,因为它们曾陪我度过了一段相对来说还算快乐的时光。同时她的重男轻女观念也有所减轻,在很多事情上也不再过度偏袒弟弟,弟弟对此也表示理解。
赶圩的时候,我特地一个人出门,走那条熟悉又陌生的路,想要寻找那个买鸡仔的老爷爷。
但无果。
我一直清楚地记得,他只要是圩日都必定会在市场拐角处卖鸡仔。他的扁担斜靠在墙壁上,他坐在水泥台阶上,用草帽扇着风,扯着嗓子吆喝着:卖鸡仔咯,卖鸡仔咯……
但是,此时此刻那根扁担正挑在一个脸上带着稚气的少年的脸上。那人很熟悉,当他慢慢侧过脸时——
“赵大刚?!”我惊呼。
“是,怎么了?”赵大刚听见有人叫他,抬头看了一眼,发现是我,便用以前那种傲慢的语气回答着,但我发现他没有再和以前一样从头到尾地打量着我了,“买鸡仔么?”
“怎么——”我犹豫了一下,还是问了出来,“你怎么也来卖鸡仔了,之前那个老伯呢?”
“那是俺爷,今年过完年后就走了,”赵大刚满不在乎地说,可我敏锐地察觉到他的脸上浮现出一种难以名状的神情,有悲伤,有不甘,但那种神情转瞬即逝,又恢复了以往的傲慢,玩世不恭,“我爸后来受不了我了,说我天天瞎混不读书,那就出来挣钱户口。这不,我就接手了俺爷的活计。”
“这……”我实在没法把眼前的这个昔日孩子王和那个老实巴交的老伯联系在一起。心情很复杂,原想找老伯叙叙旧,但却错过了……有些错过与分别,一次就是永久,老伯如此,鸡仔们也如此。
我看了看框里的鸡仔,和我之前买的没什么不同,都是浑身绒毛,长得圆滚滚的,叽叽喳喳地叫着,伸长脖子,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
“买么?”
“算了吧,这样挺好的。”
“那好吧,再见。”
“再见。”
他和之前比变化算比较大的了,虽然还是很傲慢,但眼神里多了几分对现实的屈服,多了几分以前没有的稳重。但他不愿被现实压倒,所以流露出一种满不在乎的样子来抵抗,也许他也在告诉自己,当初他也疯狂过吧。
鸡仔没了,我们之间的恩怨也被时间冲淡了,这顶好。
回去的路上,那群鸡仔一直在我眼前浮现,叽叽喳喳的样子,真的和我买的那六只一模一样。一想到这,我就想起了当初的快乐时光。我在心底真诚地向他们祝愿:愿你们一切安好!
无论是鸡仔还是赵大刚,我心里这句话都是对他们说的。
—— THE END ——
@⭐风💕⭐末 @幽月琉璃 @Burning_snow @A🐭💣 @⚡️👮 @bleake @Dk__ @EEEarl @Ender56 @北极仙光 @whatfilmae @一只鸽纸 @殆辰羽_ @磨砺 @Dahesor @∛243 来自群组: Complex Studio
1
小时候,父亲曾在小镇上班。我和父母一起住在镇上,因而我早早就知道镇上有赶圩这回事。
那时候镇上的人普遍重男轻女,而我家又是有两个孩子的那类。我是姐姐,我弟比我小几岁,还在读三年级。爸妈自然对我俩区别对待,或者说,是对弟弟偏心。好菜都给他留着,零花钱也比我多(我一般情况下每天五毛,要求“涨工资”时,母亲总以'姑娘家家的要那么多钱干什么'为由打发我)。于是乎,不知道是妒忌还是什么,我和弟弟之间似乎多了层坚冰。也许是这个导致的原因,我性格有些内向,不太喜欢与别人交流,所以在镇上孩子王带着一群小弟满大街疯跑的时候,我总喜欢趴在房间的窗台上望着。
小镇不大,属于只有一条马路穿过镇中心的那类,周围的市场啊店铺啊,都是建在马路周围的。由于这条路往下走还一直连着很多像我们镇一样的地方,所以这条路也成了镇上的“繁忙路段”。什么泥头车啊,“前四后八”啊都喜欢走这条路过去,加上镇小路不平,那些拉沙的大车就总会颠下些沙子。路边周围的土坡不知道是由于植被稀少还是长年累月车辆来往的震动导致,土质越来越松,表面那层摸起来甚至和面粉一样,极细腻,稍稍松手就会从指缝间流逝 。只要刮点风,镇口那段就“黄沙漫天”了,马路边上自然而然也就堆积了不少尘土。
在那片“漫天风尘”里,时常有孩子东窜西窜的身影,那是镇上的孩子王带着他的“小弟”在四处巡视。孩子王名叫赵大刚,是镇上出了名的皮神。上树掏鸟蛋,骑墙逗土狗什么的都是常有的事。而且他带领的那群“小弟”,也都对他唯命是从。而我弟不知道什么时候崇拜起了他,整天张口闭口就是赵大刚,和我说他的“战绩”多么多么辉煌,还说要跟他混,为此没少挨爸妈说教。但因为他是家里唯一的男孩,爸妈说着说着语气也就软了下来,随后总是不了了之。镇上的大人总是被赵大刚他们的“杰作”弄的吹胡子瞪眼,可由于大多是点小打小闹,大人们也没什么办法,久而久之,也就对他们睁只眼闭只眼了。
我们家有一个不大的院子,入口在我们家的后门那里。院子被父亲分为了几块:靠近房子的那面墙,搭了个蓝铁皮棚,贴墙砌了个水泥台子用作切菜洗碗的案台;靠近外边的那里是半米高的红砖墙和铁栏杆与铁格网围的围墙,一边种点菜,另一边圈起来养家禽,鸡啊鸭啊都有养过,我甚至认为,以后可能会养鹅(地鸽也有可能)。
之前不是提到赶圩这回事嘛,我那时对它的印象是,圩日就像是过年,那时候镇上都会比往常要热闹几分,人们也把一些平日里见得比较少的货挑出来卖。而赵大刚在这些个日子里更是闲不住,就和他的那群小弟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活像执行任务的游 击 队。
我虽说性格比较安静,但归根到底也是个孩子,对外面的新鲜事物也有好奇心,所以在圩日到来前,我总是早早就做好作业,然后和给家里留个字条就溜去逛街了。
“这丫头,唉,每到这时候就待不住。”母亲看完字条后,总会这样说。(因为有一次我出门时她刚好在家,我就把字条递给她了,才根据那次的反应推断以往的)
“卖鸡仔咯,卖鸡仔咯!”一阵阵熟悉的吆喝声从市场旁的拐角处传来,我快步向前走去。
果然,还是那个熟悉的草帽老人,还是那熟悉的两筐鸡仔,很容易看出是一根扁担从两筐提绳间穿过而提起的。现在扁担斜靠在市场的墙壁上,他就坐在水泥阶上,拿着草帽不紧不慢地扇着风,扯着嗓子吆喝。在他旁边摆着十几个扎了洞的纸盒,里面似乎还铺了些米。而那两筐鸡仔就摆在面前,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
“姑娘哇,这回攒够钱了吗?你都来看了三回了。”老人看到我又站到前边,笑着问候道。他的脸上皱纹挺多,且由于常年被太阳照射,脸已经变得黝黑。要不是听语气,我都不知道他是否对我笑。
我点点头:“是……我攒了好一段时间的零花钱呢。”说罢便从口袋里摸钱。
“爷爷,我买六只,”我看着那群毛茸茸的小家伙,略做思考后说,“黄,黑,花色的各要两只。”
“好嘞,”他麻利地从旁边拖过一个纸盒,然后问我,“你自己挑吧,要哪几只?”
我往筐里望了两眼,指了指其中几只,他很快就给我抓起来了。他用手往筐里一捞,那几只鸡仔就稳稳当当地在掌中心了。老人把鸡仔往里一放,它们就扑棱扑棱翅膀跌坐在盒子里,伸长脖子叽叽喳喳地叫唤。
我接过盒子,和老人道别后,就抱着盒子欢天喜地地回家去了。
回到家后,我知道爸妈不会让我养鸡仔的,于是就偷偷把盒子抱到楼上我房间去。
我把他们摆在写作业的桌子上,就像城里孩子看仓鼠那样看着鸡仔。它们看起来有些畏畏缩缩的,在纸盒里东窜西窜,拍着翅膀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和我们家养的鸡不同,它们的叫声不是公鸡那种嘹亮的啼鸣,也不是老母鸡那种幽怨的咯咯长音,而是“叽叽”叫唤,但也不像老鼠叫那么老气横秋,声音听起来十分稚嫩。
我托腮傻笑着看了半天,才感觉到腮帮子已经开始酸痛。我站起身,边揉着腮帮子边走下楼,去厨房接水给它们喝。
我很快在厨房角落里找到个空矿泉水瓶,在龙头接了小半瓶水就拿上楼去。考虑到它们喝不了太多水,就想办法把瓶子截开,只留下瓶底的那里,如同遛鸟人用铁丝绑铁笼上给鸟装食的小杯子。
我把盛了水的杯子放到盒子里,它们很快就聚过来低头喝水了。它们喝水的样子很有意思:低头喝水,把喙浸到水里,动动嘴,然后猛地抬头,半仰着头咂咂嘴,仿佛是要借助重力把水吞到肚里,随后又再次重复这一些列行为。
我看着入了迷,全然不顾已经慢慢弥漫开来的鸡饲料味儿(可能以前它们是喂饲料长的,这个味道很特别)。若不是弟弟来叫我下去吃饭,我可能会和它们待到晚上。
“姐,吃饭了!你今天怎么不下去帮忙端菜?害得我被老妈抓去当童工……咦?姐,你房间里咋一股鸡饲料味儿?”弟弟扒拉着门向我抱怨道,似乎他也闻到了什么味道,探进半个脑袋问。
“哪、哪有,”我心虚地摆摆手,赶忙岔开话题,“到点吃饭了吗?等我一下,我收拾收拾就下去。”
“哦。”弟弟有些疑惑地看看我,但还是没有继续问下去,转身下楼去了。
“呼——”我松了口气。还好没被他发下去,不然他肯定死缠着我要分他几只。以爸妈的做法,我不仅保不住它们,还可能被骂上一通,什么乱花钱啊、以大欺小啊,只要能沾上边的都会扔我身上,而我就算浑身长满嘴也说不清了。
2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这些鸡仔们也比之前长大了一点,但仍是毛茸茸的样子,让人一眼看上去就觉得是个球。
秘密终于还是暴露了,弟弟趁我外出帮忙买盐的时候溜进了我房间一探究竟,当我回来后,他已经和那群鸡仔在院子里玩开了。他追着那群鸡仔跑,迈着步子大跨着,仿佛抓到它们就要生吞活剥了似的。我真怕他踩到鸡仔,趁着爸妈不在家,我便鼓起勇气喊道:
“停!”
他显然是被这突如其来的喊声吓了一跳,肩膀耸了一下,但很快便回过神来,笑嘻嘻地问道:“姐,这就是你房间那股味道的来源吧?”
“不关你事,你起开!”我有些生气了,过去拽着他的手就往屋里走。
他用他那黑乎乎的手抓住我的手腕,把另一只手挣开,坏笑着说:“嘿嘿,你要是不分我玩,那我就告诉爸妈你偷养鸡仔这回事!”
“别,”我低叫着,四下里瞄了瞄,还好没人听见,“那、那我就借这只黄的给你玩,天黑之前给我平安带回来啊!”
“是,是!”他眼疾手快地一把抓起那只鸡仔,头也不回地冲出门去了。
我看了看院子里剩下的五只鸡仔。此时此刻它们在地上,远远望去就更像是五团毛球了。似乎是因为很少被放出来玩,它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很新鲜,这儿望望,那儿啄啄,不然就是扑棱着羽翼未丰的翅膀在菜地旁的草丛里钻来钻去,就像赵大刚跟那群野娃子一样,但没有后者的那种肆无忌惮,而是对一切充满好奇的探知。
我微笑着看着它们,很快便忘记了刚才的不快。在缺少朋友的情况下,它们对我来说就是好玩伴。看着它们无忧无虑自由奔跑的样子,我的心情也渐渐舒朗起来。
晚上,父亲下班回来了,而母亲正在厨房做饭,我就和往常一样去把做好的菜端出来,放到饭厅桌子上。
突然,前门无声无息地被推开了,我注意到一个身影悄无声息地溜了进来。不用说,看那个小身板,铁定是我弟。
我看都没看他一眼,继续干 我的活,和往常一样喊他来吃饭。
饭桌上,我注意到弟弟看我的眼神一直躲躲闪闪的,就像有什么事瞒着我一样。有好几次想说什么,但又把话吞了回去,只是低头扒着饭粒。
母亲显然是注意到了什么,她连忙问到:“辉辉,怎么了?”
弟弟抬头看了看母亲,又犹豫了好一会,才下定决心地说:“我……我把姐借我的鸡仔给赵大刚了……”
“什么?!”几乎是与此同时,我把饭碗往桌上一砸,大喊一声站起来,“你怎么能给他?!”
“玲玲,你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父亲浑厚的声音传来,打断了我接下来要讲的话,“姑娘家家的,摔碗拍桌子成什么样!”
“就是,也不知道让着弟弟,不就是一只鸡仔吗?这有什么的,”母亲幽幽瞥了我一眼,满不在乎地说,“还有,谁允许你养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了?回头我就把它们全扔了……”
“不行!那些鸡仔一只都不能少!……”
后来发生了什么我也忘了,只记得那顿饭是不欢而散,那只鸡仔最后也没有回来。
房间里的纸盒内,还剩下五只鸡仔,不知道是不是发现少了一个同伴,整晚都在不安地叫唤着。爸妈听见了,又是一顿唠叨……我把盒子放在床头的地上,一晚上都在看着它们哭。我在黑暗中伸手抚摸它们,那种颤巍巍的抖动更让我彻夜难眠。
3
过了一段时间,我对第一只鸡仔的伤痛也减淡了一些,时间果然是一剂良药。为了更好的区分剩下的鸡仔,我纷纷给它们取了名。黄的那只叫小黄(因为它比第一只要瘦小点),黑的两只,大的叫大将军,小的叫黑子;花的那两只我是根据毛色区分的,比较鲜艳的那只叫小金黄,另外那只叫阿花(这个记不太清了)。
它们长得很快,每天喂的米粒已经很难让它们满足了,于是我便大着胆子把它们放到楼下的鸡圈里面养着。它们此时已经慢慢褪去了绒毛,换上了稍微粗点的羽毛,而大将军看起来更是有了成熟公鸡的几分姿态,早上甚至开始打鸣了。它们的外形不太像以前那样圆滚滚的,所以弟弟也不再像之前那样经常逗它们玩了。但我还常常和它们玩,尤其是黑子,特别喜欢和我玩捉迷藏。每次我想找它的时候,它总是不知道找哪藏着了。对此我有一套“寻鸡独家秘诀”:拿出糠皮铁盆,邦邦邦地敲响盆底,无论它们在做什么,听到这个声音就会屁颠屁颠地跑过来,生怕来晚点就没得吃的。而这个时候,即使是最能躲的黑子也会安耐不住自己,跟着大伙一起从某个角落冲出来。(它是真能藏,即使你走在它旁边过它也能一声不吭一动不动,不仔细看真的找不到)
母亲见这几只鸡也养了一段时间了,想了想扔了可惜,于是算是默许它们待在鸡圈里了,只是月底买糠皮的时候总会嘀咕那么两句:
“要是玲玲没养这几只鸡,那这个月又能省几块饲料钱了。”
可是平静的日子没有持续太久。
一天,我正在房间听着歌,忽然楼下一阵嘈杂声传来,我有些生气,摘下耳机来到窗前一探究竟。
原来是赵大刚带着他的小弟在“巡逻”时,经过了我们家的后院。其中一个眼尖的野娃子愣是一眼看上了我家的那几只鸡仔,眼珠子咕噜一转,便跑到赵大刚耳边嘀咕了几句。赵大刚听后很是满意,便召来一个小弟问道:“这是谁家?”
“刚哥,是张辉家。”
“给我叫他出来,说是我找他有事。”
“好。”
那个小弟说着就噔噔噔地跑到我家门前,直接拉开嗓子喊道:“张——辉——!”
“诶!咋了?”
“大哥叫你,快下来!”
一阵急匆匆的下楼的脚步声传来,我知道是弟弟下去了。
我直觉地感觉到要发生什么事,便跑到阳台边上听,这样子能听得更加清楚些。
“刚哥说这个月的保护费该交了,你怎么还不交?”
“我……我这个月的零花钱还不够。”
“嘁,上次这样说,这次也是这样说……还是老规矩?”
“能不能再宽限几天?”
“不行!你也不是第一天认识刚哥了,他什么做派你会不知道?说不能就不能,要交就马上交,不然就找东西抵!”
我听到这,明白了之前那只鸡仔肯定是因为弟弟进了他们那个什么鸟帮而当做保护费交了。这群小混混是来闹事的,我原本有些怕,但转念一想我比他们大几岁,而且我弟应该是希望有人帮他,理在我们这边。想到这我就不虚他们了,壮着胆子走下楼去。
“怎么——”我拖着长音问道,眼神冷冷地扫过他们,“有何贵干?”
他们先是一愣,在发现下来的不过是个看起来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孩时,便哈哈大笑起来,尤其是大刚,笑的更是肆无忌惮。
“这是我们帮里的事,你个姑娘家家的就不要插手我们男人的事了。”他好一会才勉强止住笑,说道。
我上前一步道:“张辉是我弟,你们欺负他,我这个做姐的怎么能不管?”
“哟嚯,有点意思。”
赵大刚抄起手来,眼神跟探照灯似的把我从头看到脚,饶有兴趣地笑笑,从鼻子里哼了一声继续说:“好,既然你要管,那我和你说说也无妨。帮里规矩,每人每月10块保护费,不能延期,否则踢出帮外。”
“什么?!10块!”
“怎么,有意见?”
“怎么会没有意见!”我怒火中烧,要知道当时对于我们家说,10块的零花钱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了,怎么能说给就给,而且是交给这样一个小混混!
“那就实物抵债咯,”他摊摊手,“看你家这几只鸡仔还不错,黑的那只就给我们押着吧,喏,就是那只大的!”
“不行!”我想都没想,这两个字便抢在我脑子前面脱口而出。大将军可是里面打鸣最准时的了,虽然比起别的公鸡还显得略微稚嫩,但也是打的有板有眼。
“那没什么好说的了,兄弟们,动手!”
随着赵大刚的一声令下,那群野娃子纷纷翻过围墙进到我家院子。别的不说什么,但看他们那娴熟的扒墙技术,一定没少和他们老大“东征西战”。不一会的功夫,他们超过半数的人就闯进了院子。其中几个人把我和弟弟死死拦在一旁不让靠近,剩下的都去截堵大将军。
大将军原本还在悠哉悠哉地看着争吵的我们,时不时侧着小脑袋在听,全然不知危险正在向它逼近。
“吱呀——”鸡圈的门呗粗暴地扯开了,一个身影窜了进来,目标直指大将军。大将军终于是察觉到有人要捉拿它,便施展出它飞檐走壁加回马枪的绝活,在狭小的鸡圈里灵活躲避着扑来的巨爪,时不时回头对着来犯者大叫两下。其他鸡显然是没有那么勇敢,很多都是缩在角落瑟瑟发抖。
在一段时间的缠斗后,那个野娃子的手终于被大将军啄了一口,我在旁边暗暗喝彩:加油!啄死他!
那个野娃子哀嚎着申请援助,其他几个人干脆直接进圈,想里应外合给大将军来个瓮中捉鳖。大将军显然感受到了压力,只得乱扑腾翅膀,时不时飞跳起来试图用爪子造成物理伤害。但双爪难敌四娃,很快便被逮住了。
大将军被一个小弟拎着鸡脚,头朝下无助地扑棱着翅膀,用力向上抬着脖子,但很快便因为体力不支又耷拉下去,只剩下两眼向上拼命翻着,一声声浑浊不清的“咯咯”声从它喉咙里挤出来。
“就是你啄的我吧?看我怎么收拾你!”那个“因战负伤”的小弟看着大将军骂骂咧咧,抬腿对着它就是一脚,“让你嚣张!”
这脚看似踢得很随意,但其中的力道却不小。想想看,那些野娃子一个个儿的都是天天爬土坡钻树林的,腿上功夫肯定不简单,这一脚下去,大将军怎么可能受得了?
“咯咯咯咯!”这脚正中大将军的脖颈处,踢得它的身子都往上抬了一下。大将军被这一脚下去,突然开始拼命挣扎,张开的翅膀对着捉脚的人一拍,那人一吃痛就松开了手。而大将军像是受了什么刺激一样,满院子扑棱翅膀疯跑,边跑边大叫着,越听越凄惨。
就在这时,母亲回来了。我就像看到了救世主一样,赶忙往屋里冲过去:“妈,那几个小混混来咱家闹事了!”
母亲一听,二话不说就抄起墙角的竹条,足足有拇指粗,腾腾就往后院走去。
“啪!”竹条打在铁门上,发出一声巨大的闷响。“谁家的野孩子在我们家闹事?给老娘滚出去!”
赵大刚一看情况不妙,便赶紧带着小弟们滑溜溜地离开了。走过弟弟身旁时,我听见他恶狠狠地说:“保护费不要了,你被踢出帮了!以后给我悠着点,别让爷再看到你!”
他们走后,母亲很是生气,拿着竹条问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明白来龙去脉后,便说教弟弟两句,无非是什么不学好跟小混混走一起,对不住祖上的脸之类的,随后就把矛头指向我,说要不是我养的这几只鸡,这群小混混就不会来闹事什么什么的。我本来就因为这事还在气头上,又被这么不分青红皂白地说教一通,心里越想越气,便不可避免地吵了起来。
最后的结果又是不了了之,我那时甚至没去关心关心大将军的伤势。听弟弟说,他发现大将军的脖子再也没有直起来过,晚上就找不到它了,不知道去了哪里。他怀疑可能是被赵大刚那群人偷了去,也可能是自己跑了出去。
“大将军那么通人性,一定是因为被伤的太重了,不想拖累我们,就自己找了一个安静的地方离去了……”我听罢,抹着眼泪猜测道。
从此,那群鸡仔,昔日的鸡仔,也只剩下四只了。它们表面上看起来还是与往常无异,但在黄昏时分,我总能听见那么几声稀疏的叫唤,不知道是害怕渐暗的天色,还是在呼唤已经离去的同伴。
4
在前两只鸡遭遇不幸后,我变得更加内向了,成天在人面前憋不出一句话,但总喜欢蹲在鸡圈旁,看着里面的鸡,和它们说话。在旁人看来,我这是脑子得病的先兆了。母亲似乎有点明白我对这几只鸡的情感了,毕竟是我带回来的,是我和她一手喂大的,母性的光辉很快也延伸到了它们的身上。她虽然表面上没有什么表示,但我注意到,她对我和鸡说话这事表现得也不是那么在意了,更多的是一声轻轻的叹息。
“这丫头,咋偏偏就把心思放这几只鸡身上了呢?”
大黄和两黑都是小公鸡,而小金黄和阿花都是母鸡。现在大将军不在了,黑子和大黄也少了一个它们信赖的老大哥,显得有点失落,常常是一动不动望着天,或者是盯着大将军最喜欢站的地方发呆。只有我和它们讲话时,它们才会有所反应,表现出一种在听我说话的样子。我不知道它们是否真的能听懂,但这些我都不在乎,我只希望有一个能听我倾诉的对象。其实说真的,在我心里,它们和别的要好的玩伴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
“玲玲,天色不早了,回来吃完饭了,”母亲在饭厅里探出半个头说道,“哦对了,天气预报说这两天会下雨,而且还不小。反正这两天正好是周末,你就不要出去了,和你弟老老实实待在家里啊,多教教他做作业,认点字。”
“哦。”我心不在焉地应答了几句,抬头看看天,是那种熟悉的淡酒红色。生活经验告诉我,出现这种天色,那么未来几天肯定有雨,而且颜色越亮雨越大。
晚上十点多的时候,已经开始有稀疏的雨声了。那雨一开始不大,只是喇喇地下着,然而没多久雨就开始大了,打在楼下的铁皮棚上噼里啪啦的,就和往铁罐里倒豆子一样。不仅下雨,风还可劲地吹,隔着玻璃窗都听到外面的风声呜呜响。此时的雨已经和淋浴差不多了,哗哗下着,掩盖了周围的嘈杂,只剩下一片白噪音,非常适合睡觉。
但我此时却睡不着,我隔着玻璃窗往外看。周围都是黑黢黢的,而且风夹着雨往窗上撒,如同泼了水的汽车挡风玻璃,看到别家的点点灯光都被雨痕给扭曲成一片。我想看看楼下的鸡,但无果。我不知道它们在这种天气会怎样度过,只得想象:它们会不会缩在角落等到天亮?亦或是在风雨中凌乱,不知所措?或者……
“姐,怎么这雨这么大啊,如果明天不是周末,那就是打死我也不去学校……”弟弟又来我房间抱怨道,打断了我担忧的思绪。
“净担心你去不去学校的事,也不关心关心我养的鸡,”我心神不宁地嘟囔道,“也难怪你之前会把我的鸡仔当保护费押给赵大刚了。”
“这……”他挠挠头,“我已经被他们踢出帮了,你之前也看到了,所以只要他不来翻旧账惹事,我们和他就井水不犯河水了。”
“希望是吧。”我撇撇嘴,继续把注意力放在我这边,因为我刚刚似乎在风雨声中听到了若有若无的叫声,不知道是不是大黄的。
后来母亲来熄灯了,我也正好趁着这难得的好睡时光睡觉了。按理说这种天气应该是一觉睡到天亮,但我却做了个梦,而且是噩梦。我梦见周围突然变得很广阔,只有我一个人在其中,在这无边无际的天地间突然飘起了鹅毛大雪,我只有一件单薄的外套,被冻得牙齿直打颤,满脑子都是两个字:“冷啊,冷啊!”不知过了多久,我迷迷糊糊就倒下去了,再没知觉……
早晨,被洗刷过的世界变得很安静,甚至连隔得很远的喇叭声都能隐约听到。菜地里的白菜叶子上面悬着晶莹的水珠,其中夹杂着的些许尘埃显得格外明显。晨风吹过,水珠无声地跌落到松软的土地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冲下楼,直奔鸡圈查看情况。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昨晚的风夹雨把玻璃窗拍的沙沙响,而那个只有铁格网做墙壁的鸡圈,显然没能逃过被风雨洗礼的命运——也包括里面的鸡。黑子和小金黄、阿花还好,毛抖得半干不湿,互相站在靠外的地方,似乎想更快吹干;而大黄则没那么幸运了,也许是晚上没找到合适的位置休息,它已经被从头到尾洗了一轮,和落汤鸡一模一样:浑身浅黄的毛因遇水而变得橙黄,湿哒哒地粘在一起,显得蔫蔫的,无精打采。而更糟的是,大黄现在浑身发抖,小脑袋也半垂着,眼皮子耷拉着,一副很难受的样子。
我看到这个情形,心急如焚,赶忙跑回屋问母亲这是怎么一回事。她只是在窗口往鸡圈看了一眼,就摇摇头,说什么“看它自己的造化咯”之类的话,急得我直跳脚。
“玲玲啊,你要做好心理准备啊,它毕竟是鸡,体质总不能和人比的……能不能挺过来就看造化了,唉……”
听到这话,我揪心极了,恨不得二十四小时一直陪在大黄身边。一整天下来,它都无精打采,喂的东西也吃不下。后来,大黄开始窜稀,一直拉白屎,同时不停地发出颤抖的咯咯声。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奈何我没有任何办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黄在痛苦中煎熬,挣扎……
大黄还是没挺过来,走了。
没人知道它是什么时候离开的,我对它最后的印象是,就和买回来那时一样,很小的一只,静静地趴在角落,像毛绒玩具一样安静,但它也永远都不再会醒过来了。我不知道它后来被埋到了何处,只能默默在心里许愿:大黄,希望你在另一个世界过得快乐。
昔日的六个同伴转眼只剩下了三个,我已经深陷痛苦了。除了我,我想没人知道这几只鸡仔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了。
5
时间就像一把利刃,它悄无声息地剖开了柔软的一切:它剖开了鸡仔们身上的绒毛,给它们换上了大片的羽毛;它剖开了女孩柔软的胸膛,让她心中的悲伤弥散开来,融入时光的河水之中,越来越淡……
时间继续无声地前行,以永恒不变的速度流逝,推着人们一刻不停地往前走。
年关到了。
我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因此那段时间,我对家里的各类事情都格外敏感:家里的对联该换啦,该打扫卫生啦,该帮忙打杂啦……我试图让自己忙个不停,只有这样我才能感到心里有一阵踏实感,只要停下片刻,悲伤和空虚就会如潮水般袭来,把我没入其中。
“玲玲啊,明天就是大年初一了,黑子怕是留不住了,你抓紧时间和它道别吧!”
最害怕的那件事还是如期到来了,它不会因为我避而不谈就被淡忘。
虽然我老早就想到了这点,但这句话从母亲嘴里说出,还是给我本就脆弱的内心来上一道重击。
我默默地来到鸡圈旁,此时的黑子已经被关在里面,即使它再能藏,在巴掌大的地方里面也会被一眼识破。有那么一瞬间,我真的希望它会隐身——即使我永远也找不到它都好,我只希望它能好好地活着,能和以前一样倾听我的心声。
但这显然不可能。我摇摇头,把这个明显是幻想的想法踢出脑海。最后的分别时刻了,我想把自己变成一台录像机器,把这一幕深深地刻在脑子里,永远都不要遗忘。
“黑子,我……”我感到嗓子里面有什么东西挡住了一般,说话很困难。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哽住了,鼻子一阵发酸,刘海蔫蔫地糊在脸上,如果我弟看见了一定会笑我的,但我此时顾不得那么多了,接着和它说,“我会想你的,安心走吧。”
说完后,我自己都惊讶。明明有千言万语,但真正说的时候,却不知从何说起。那千言万语仿佛凭空消失一般,只剩下这句十分笼统含糊的话。
黑子歪歪头,似乎在听我说话。它还没有意识到即将到来的事情,还是和往常一样有点傻傻地向我叫唤。可它越是这样,我越是心酸,因为以后它再也不会像今天这样倾听我说话,再也不会这样傻傻地叫唤了。一想到这,我的泪水又夺眶而出。
最后一面了,一定要给黑子一个好的印象。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小小的声音对我说。
我理了理刘海,把糊在脸上的发丝撩到耳后,用手背拭干泪水,稳定下情绪,但鼻子还是一抽一抽的。我默默地打开了鸡圈门,把黑子放了出来。我把它抱在怀里,任凭它在我的裙子上乱蹭,因为,这是我们最后一次亲密地接触在一起了,以后再也不会有机会了,再也不会了。
母亲在后门远远地看着,没做声。
大年初一那天,我一反常态没有下楼去鸡圈看它们,我不想看到黑子临走前的惨态,我希望在我对它的记忆中,它永远是那么地活泼讨喜,那么地喜欢和我捉迷藏……
我靠着房间的墙坐在地上,慢慢地抓起胸前的那片衣服,凑到鼻子旁慢慢地嗅着。尽管我知道昨晚我已经把那件裙子换洗了,但我还是希望能在新的衣服上闻到以往残留的气味。无果,我慢慢放松了抓住衣服的手,任凭它们在重力的牵引下向下荡去。我双眼无神地盯着面前的墙角,此时和黑子的一幕幕走马灯似的浮现在我眼前。我细细地数着那些片段,又慢慢抬起手,想要去抚摸那些并不存在与现实中的画面……
一阵凄厉地惨叫自后院传来,然后是第二声,第三声,声音越来越弱。
结束了,一切都结束了。我告诉自己。
6
后续的事情我想不必多提了,相信读者们也猜到了故事的结局。阿花和小金黄在下完蛋后,都没能逃过被炖成老母鸡汤的结局。在大家喝的津津有味的时候,我却一口也喝不下。并不是我本身对鸡汤有多么反感,而是因为其中有什么东西阻隔着,让我无法下咽。
鸡圈再次恢复了以往的空荡荡,但我还是期盼能在其中看到熟悉的身影,还是希望敲盆子时,这群可爱的家伙能在什么地方屁颠屁颠地冲过来。
弟弟看着我已经麻木的背影,总是慢慢地摇摇头,有时候搬个小板凳陪我坐在鸡圈旁边,回想着昔日快乐的场景。他习惯用男生的那套方式:拍拍肩,然后安安静静地陪着你坐着,即使一言不发也不会缺少什么,因为他终于知道,现在的我最需要陪伴。
“姐,你放心,它们不在了,以后我陪着你。”
“嗯。”
姐弟俩的对话往往就是那么简短,可是,其中蕴含的感情却是满满的。虽然失去了一群好伙伴,但我也成功缓和了我俩之间那层坚冰。
母亲也明白了我为什么会对那几只鸡仔念念不忘了,因为它们曾陪我度过了一段相对来说还算快乐的时光。同时她的重男轻女观念也有所减轻,在很多事情上也不再过度偏袒弟弟,弟弟对此也表示理解。
赶圩的时候,我特地一个人出门,走那条熟悉又陌生的路,想要寻找那个买鸡仔的老爷爷。
但无果。
我一直清楚地记得,他只要是圩日都必定会在市场拐角处卖鸡仔。他的扁担斜靠在墙壁上,他坐在水泥台阶上,用草帽扇着风,扯着嗓子吆喝着:卖鸡仔咯,卖鸡仔咯……
但是,此时此刻那根扁担正挑在一个脸上带着稚气的少年的脸上。那人很熟悉,当他慢慢侧过脸时——
“赵大刚?!”我惊呼。
“是,怎么了?”赵大刚听见有人叫他,抬头看了一眼,发现是我,便用以前那种傲慢的语气回答着,但我发现他没有再和以前一样从头到尾地打量着我了,“买鸡仔么?”
“怎么——”我犹豫了一下,还是问了出来,“你怎么也来卖鸡仔了,之前那个老伯呢?”
“那是俺爷,今年过完年后就走了,”赵大刚满不在乎地说,可我敏锐地察觉到他的脸上浮现出一种难以名状的神情,有悲伤,有不甘,但那种神情转瞬即逝,又恢复了以往的傲慢,玩世不恭,“我爸后来受不了我了,说我天天瞎混不读书,那就出来挣钱户口。这不,我就接手了俺爷的活计。”
“这……”我实在没法把眼前的这个昔日孩子王和那个老实巴交的老伯联系在一起。心情很复杂,原想找老伯叙叙旧,但却错过了……有些错过与分别,一次就是永久,老伯如此,鸡仔们也如此。
我看了看框里的鸡仔,和我之前买的没什么不同,都是浑身绒毛,长得圆滚滚的,叽叽喳喳地叫着,伸长脖子,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
“买么?”
“算了吧,这样挺好的。”
“那好吧,再见。”
“再见。”
他和之前比变化算比较大的了,虽然还是很傲慢,但眼神里多了几分对现实的屈服,多了几分以前没有的稳重。但他不愿被现实压倒,所以流露出一种满不在乎的样子来抵抗,也许他也在告诉自己,当初他也疯狂过吧。
鸡仔没了,我们之间的恩怨也被时间冲淡了,这顶好。
回去的路上,那群鸡仔一直在我眼前浮现,叽叽喳喳的样子,真的和我买的那六只一模一样。一想到这,我就想起了当初的快乐时光。我在心底真诚地向他们祝愿:愿你们一切安好!
无论是鸡仔还是赵大刚,我心里这句话都是对他们说的。
—— THE END ——
@⭐风💕⭐末 @幽月琉璃 @Burning_snow @A🐭💣 @⚡️👮 @bleake @Dk__ @EEEarl @Ender56 @北极仙光 @whatfilmae @一只鸽纸 @殆辰羽_ @磨砺 @Dahesor @∛243 来自群组: Complex Studio
高考阅读理解就你啦
长篇大论,我不看
🐦💕🌸🌸 发表于 2021-7-30 10:40
啊这,真的很像阅读理解嘛……
不是吧不是吧,真的只是按照回忆那种类型进行构思的……...
1、请写出作者回忆了鸡的多少事情(4分)
2、请分析“母亲在后门远远地看着,没做声。”是为什么(1分)
3.
“是,怎么了?”赵大刚听见有人叫他,抬头看了一眼,发现是我,便用以前那种傲慢的语气回答着,但我发现他没有再和以前一样从头到尾地打量着我了,“买鸡仔么?”
请分析加粗字体的好处(2分)
——————————————————
Burning_snow 发表于 2021-7-30 10:44
1、请写出作者回忆了鸡的多少事情(4分)
2、请分析“母亲在后门远远地看着,没做声。”是为什么(1分)
3 ...
1.看小标题识事情
2.(自行体会嘻嘻嘻)
3.(加粗是中括号而不是尖括号)
原来我写的模拟题都是你出的!(doge)
基尼太美
(不擅长阅读理解,只得瞎说两句了)
真是阅读理解级的了
好家伙,最后首尾也呼应了
虽然没在小镇里长期居住过,但也能想象出来场景了
真是阅读理解级的了
好家伙,最后首尾也呼应了
虽然没在小镇里长期居住过,但也能想象出来场景了
我全部看完了!
细节 细节
从一开始就暗示了文章结局
细节 细节
黄的那只叫小黄(因为它比第一只要瘦小点),黑的两只,大的叫大将军,小的叫黑子;花的那两只我是根据毛色区分的,比较鲜艳的那只叫小金黄,另外那只叫阿花(这个记不太清了)。
从一开始就暗示了文章结局
文笔也太好了吧
以后如果在哪个小说网站上看到鸽子我就不会惊讶了
你的头像好萌
好家伙,艾特名单第一个,感动哭了
⭐风💕⭐末 发表于 2021-7-30 17:34
好家伙,艾特名单第一个,感动哭了
你要相信真的只是at的时候手机在末尾不好输入,然后我把光标提到最前了XD(打破幻想)
⚡️👮 发表于 2021-7-30 11:34
要是被我在考卷上看到了...
然后我答出来的和答案不一样,要求复核
人家老师说,哎呀哎呀,答案给的就是这样啊,你怎么能说不对呢?
我: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本人。(墨镜+项链+烟头.gif)
🐦💕🌸🌸 发表于 2021-7-31 10:37
那么再告诉你一个细节:这6只鸡是真实存在过的,因为就是我一手养大的233
虽然说是小时候的事了但是… ...
这个我也有猜到一点点(看你写得养鸡过程细节得
时空寻觅者 发表于 2021-7-31 10:42
这个我也有猜到一点点(看你写得养鸡过程细节得
我的童年不配养鸟类 四个鹌鹑蛋被我放在电灯上孵了一 ...
可能烫熟了,鹌鹑孵出来了,所以蛋碎了(doge)
毕竟住小地方的,接触小动物的机会应该是比大城市里面的孩子要多一点的233
🐦💕🌸🌸 发表于 2021-8-1 09:45
接着我就把泥潭账号丢给他,现场上号找出来给他看(doge)
等等,出卷老师为什么会跑来泥潭找出题素材 ...
居然还有人记得我
666666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