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泉靖嵐
最近入手了朱熹寫的四書章句集注,打算在這個學期、或者至少今年内把它讀完吧
這套書把大學放在了最前面,因爲“大學之書 古之大學所以教人之法也” 學習論語孟子之前得先學會如何學習,很合理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是大學前三章主要論述的内容
何謂明明德?“明德”不難理解,無非是將二字分開解釋:懂得(世間)道理;明明德則是明白“明德”:知道你讀大學的第一個目的是爲了瞭解世間萬物法則,這即時所謂“明明德”。
“親民”,實際上應指“新民”:指你在瞭解萬物之後,理應為衆人樹立榜樣,把過去不好的東西去除掉。而且要做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就是說這個“新”的動作,無論對自己還是對他人是不能終止的。
“止於至善”則意味著達到最完美的境界:停止在最好(的地方)。這一點我個人認爲與後面的中庸篇不無關係。
后七篇又可分別視作“格物致知、誠意正心”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兩部分;這八個詞一一聯係。可以將前者看作後者的必要條件。其中的觀點不再贅述,要是贅述那相當於把整本大學在這裏抄下來。古代漢語强調言簡義豐,書中每一句都有很強的因果聯係,不可妄自刪減。

大學反映出了中國古代哲學(更嚴謹的說應該是古代思想,中國古代并沒有西方意義上的哲學)的一個特點:趨勢。以最常出現的“君子”爲例;“君子”實際上其實就是那些一直做大家都認同的事情的人,而且他們做事往往會得到好的結果。要一一例舉出具體做哪些事情才能算作君子很難,甚至可以説是幾乎不可能了;但是我們確確實實知道有哪些事情是君子一定會去做的;或是有哪些事情做了你一定就是君子的(比如學**學之道再去教化民衆)。那麽我們就可以用這些已知的事物來論證我們的觀點(這件事是君子會去做的,君子做的事會有好結果,所以你這麽做是在成爲君子,進而你是以君子的身份這麽做事,所以你這麽做事會有好結果),而不用像西方哲學那樣得從零打基礎
但這麽説也並不意味著我就認爲中國古代哲學多麽高明,領先西方幾千年啥的,簡單比喻一下:將中國古代哲學視作對一個問題的正確答案,那麽西方哲學相當於是把解題過程一塊給了你。因此我認爲中國的哲學其實更適合在生活學習中逐漸迷失方向的人去讀(解體解迷糊去找答案了),西方的那一套則是爲那些將要著手解決哲學問題的人準備的。

我之所以去讀四書的原因也正貼合上文我自己的觀點:我在反思大學教育哪裏出了問題,導致大家重視績點卻又不肯好好學習;明明一本畢業還是得996内卷。大學一書儘十章,可謂是醍醐灌頂,令我茅塞頓開。而這時我也才能明白中國哲學的魅力所在,若非在學習生活中面臨大困難者不能體會。



丿love红星
本帖最后由 丿love红星 于 2021-3-14 11:36 编辑

最近入手了朱熹写的四书章句集注,打算在这个学期、或者至少今年内把它读完吧 这套书把大学放在了最前面,因为“大学之书 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 学习论语孟子之前得先学会如何学习,很合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大学前三章主要论述的内容 何谓明明德?“明德”不难理解,无非是将二字分开解释:懂得(世间)道理;明明德则是明白“明德”:知道你读大学的第一个目的是为了了解世间万物法则,这实时所谓“明明德”。 “亲民”,实际上应指“新民”:指你在了解万物之后,理应为众人树立榜样,把过去不好的东西去除掉。而且要做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就是说这个“新”的动作,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他人是不能终止的。 “止于至善”则意味着达到最完美的境界:停止在最好(的地方)。这一点我个人认为与后面的中庸篇不无关系。 后七篇又可分别视作“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两部分;这八个词一一联系。可以将前者看作后者的必要条件。其中的观点不再赘述,要是赘述那相当于把整本大学在这里抄下来。古代汉语强调言简义丰,书中每一句都有很强的因果联系,不可妄自删减。  大学反映出了中国古代哲学(更严谨的说应该是古代思想,中国古代并没有西方意义上的哲学)的一个特点:趋势。以最常出现的“君子”为例;“君子”实际上其实就是那些一直做大家都认同的事情的人,而且他们做事往往会得到好的结果。要一一例举出具体做哪些事情才能算作君子很难,甚至可以说是几乎不可能了;但是我们确确实实知道有哪些事情是君子一定会去做的;或是有哪些事情做了你一定就是君子的(比如学**学之道再去教化民众)。那么我们就可以用这些已知的事物来论证我们的观点(这件事是君子会去做的,君子做的事会有好结果,所以你这么做是在成为君子,进而你是以君子的身份这么做事,所以你这么做事会有好结果),而不用像西方哲学那样得从零打基础 但這麽説也並不意味著我就認爲中國古代哲學多麽高明,領先西方幾千年啥的,簡單比喻一下:將中國古代哲學視作對一個問題的正確答案,那麽西方哲學相當於是把解題過程一塊給了你。因此我認爲中國的哲學其實更適合在生活學習中逐漸迷失方向的人去讀(解體解迷糊去找答案了),西方的那一套則是爲那些將要著手解決哲學問題的人準備的。  我之所以去讀四書的原因也正貼合上文我自己的觀點:我在反思大學教育哪裏出了問題,導致大家重視績點卻又不肯好好學習;明明一本畢業還是得996内卷。大學一書儘十章,可謂是醍醐灌頂,令我茅塞頓開。而這時我也才能明白中國哲學的魅力所在,若非在學習生活中面臨大困難者不能體會。
机翻

TenCoins
原来说的是《大学》,没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