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eoPro 于 2021-3-5 22:13 编辑
注:新生物群系名称均为暂译
我注意到你们对新的山地生物群系有些困惑。这些群系是“三维”的,因此一座山含有很多层,每层有不同的生物群系。比如说,高耸山峰是一种你只会在山顶上找到的群系。让我来列举一下它们的分布方式:
原文1
(从低到高)
第一层 —— 山地草甸
第二层 —— 山地树丛
第三层 —— 覆雪山坡
第四层 —— 高耸山峰 或 覆雪山峰
第四层是两者(高耸山峰 覆雪山峰)中的一个,取决于当地的温度。
原文2
另外,如果山不够高,那你可能不会看见第三层和第四层。
这些生物群系是由高度决定的。
原文3
注:新生物群系名称均为暂译
I noticed some confusion around the Mountains sub-biomes. These biomes are "3D", so a mountain is comprised of multiple different biomes for each layer. Lofty Peaks, for example, is a biome you only find at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Let me list how they're distributed: /1
我注意到你们对新的山地生物群系有些困惑。这些群系是“三维”的,因此一座山含有很多层,每层有不同的生物群系。比如说,高耸山峰是一种你只会在山顶上找到的群系。让我来列举一下它们的分布方式:
原文1
- Mountain Meadows (layer 1)
- Mountain Grove (layer 2)
- Snowy Slopes (layer 3)
- Lofty Peaks or Snowcapped Peaks (layer 4)
Layer 4 is either of those two biome variations depending on temperature in the area.
(从低到高)
第一层 —— 山地草甸
第二层 —— 山地树丛
第三层 —— 覆雪山坡
第四层 —— 高耸山峰 或 覆雪山峰
第四层是两者(高耸山峰 覆雪山峰)中的一个,取决于当地的温度。
原文2
Additionally, if the mountain is not high enough, you won't see layer 4 or layer 3, as an example.
The biomes are height-dependent.
另外,如果山不够高,那你可能不会看见第三层和第四层。
这些生物群系是由高度决定的。
原文3
每层有不同的生物群系
这个没看懂啊,山地还分层数的??
whatfilmae 发表于 2021-3-5 22:15
这个没看懂啊,山地还分层数的??
是的,应该和现实中的高山一样有不同的层次
话说之前版本同xz轴下不同高度可以有不同生物群系吗?如果没有的话算是个不小的变化咯
brooke_zb 发表于 2021-3-5 22:52
话说之前版本同xz轴下不同高度可以有不同生物群系吗?如果没有的话算是个不小的变化咯 ...
之前三维群系好像是为了下界而引进的(包括区块大小的更改),对于主世界我记得这应该是首次(如果没有记错的话)
山地的垂直地带性分布.jpg 估计是适应未来扩大>256格的群系。
这不就是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吗(被地理支配的恐惧
)

一山有四季 十里不同天

az 好高级
三维群系来了!

真就是没有快照的理由
山变得更高大了,山顶人狂喜

所以说生物群系可以重叠和分层了?

所谓3D有没有可能只是以山顶为中心同心环状分布的2D生物群系。
我觉得以后的“在地底最深处”的暗黑洞穴也是会像这样按Y轴生成
基岩版y轴每16个应该就会有一个分层(实测,在16,32,48等高度放置方块会闪一下,这和在区块边界放方块是一样的)
MC改的真是越来越真实了。原来觉得山顶能下雪就很“高级"了。现在都可以按垂直坐标分生物群系了。坐看以后更新四季系统。
WOW,这种设定更加贴近现实了
zhezhe1216 发表于 2021-3-6 15:08
所谓3D有没有可能只是以山顶为中心同心环状分布的2D生物群系。
应该不是。按照我的理解应该是根据这个地方的温度生成一种特殊的群系,这个群系会随着高度或者高度的温度变化而具体变化为几种不同的垂直分层的地貌,按着类似千层饼一样的方式叠加在一起。所以mojamg其实只是做了一种生物群系

mc做的越来越棒 了
沉默的秋水 发表于 2021-3-8 23:31
应该不是。按照我的理解应该是根据这个地方的温度生成一种特殊的群系,这个群系会随着高度或者高度的温度 ...
那这样还是真不错,这样意味着一个生物群系的地貌会增加纵坐标作为变量。不过说实话,我还是“希望”能不同的高度完全不同的生物群系,不过后者这样的话连地形的噪声都需要重写,还是你说的这种概率比较大。
看你们发的好高级的样子,我却一点也不懂

MC更新的越来越丰富了